-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教程
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只有制动性能良好、制动系统工作可靠的汽车才能充分发挥其动力性能。因此,在整车新产品开发设计中制动系统的匹配计算尤为重要。
一、概述
根据AA车型整车开发计划, AA车型制动系统在参考BB轿车底盘制造平台的基础上进行逆向开发设计,管路重新设计。本计算是以选配C发动机为基础。
AA车型的行车制动系统采用液压制动系统。前、后制动器分别为前通风盘式制动器和实心盘式制动器,制动踏板为吊挂式踏板,带真空助力器,制动管路为双回路对角线(X型)布置,采用ABS。驻车制动系统为机械式手动后盘式制动,采用远距离棘轮拉索操纵机构。因AA车型与参考样车BB的整车参数接近,制动系统采用了BB样车制动系统,因此,计算的目的在于校核前/后制动力、最大制动距离、制动踏板力、驻车制动手柄力及驻坡极限倾角。
设计要符合GB 12676《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验方法》;GB 13594《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和GB 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其中的踏板力要求≤500N,驻车制动停驻角度为20%(12齿),驻车制动操纵手柄力≤400N。二、制动系统设计的输入条件
整车基本参数见表1,零部件主要参数见表2。?
表1? 整车基本参数
? HYPERLINK E:\制动系统设计资料\助力器设计\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files\20080906144537737.jpg \t _blank?表2? 零部件主要参数
三、制动系统设计计算(法规校核)
1、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如图1所示。
HYPERLINK E:\制动系统设计资料\助力器设计\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files\20080906144611162.jpg \t _blank图1? 制动工况受力简图
?由图1,对后轮接地点取力矩得:
(1)
? 式中: FZ1(N):地面对前轮的法向反作用力;G(N):汽车重力;b(m):汽车质心至后轴中心线的水平距离;m(kg):汽车质量;hg(m):汽车质心高度;L(m):轴距;du/dt(m/s2):汽车减速度。
对前轮接地点取力矩,得: ?
(2)
?式中:FZ2(N):地面对后轮的法向反作用力;a(m):汽车质心至前轴中心线的距离。
2、理想前后制动力分配
在附着系数为ψ的路面上,前、后车轮同步抱死的条件是: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之和等于汽车的地面附着力;并且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Fμ1、Fμ2分别等于各自的附着力,即:?
(3)
?根据式(1)、(2)及(3),消去变量ψ,得:
(4)
HYPERLINK E:\制动系统设计资料\助力器设计\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files\20080907214532401.jpg \t _blank
?由(1)、(2)、(3)及此时du/dt=z*g,z=ψ=ψ0,可得:?前轴:
(5)
后轴:
(6)
由此可以建立由Fu1和Fu2的关系曲线,即I曲线。
3、β曲线
公式(4)表明了理想的前后制动力的关系,但是实际的制动力分配是一个线性关系。ABS的作用就是不停的调节实际的制动力分配关系,使之尽可能接近理想曲线。制动力分配系数:???????
(7)
?
由制动器效能因数定义:
(8
?
(9
HYPERLINK E:\制动系统设计资料\助力器设计\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files\20080906145356537.jpg \t _blank?
而由制动器制动力矩产生的制动器制动力等于制动力矩与车轮滚动半径的比值,故
(10
HYPERLINK E:\制动系统设计资料\助力器设计\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files\20080906145337895.jpg \t _blank
(11
p(Mpa):液压系统中的压力;d:轮缸活塞的直径(mm);BF:制动器效能因数;r:制动器的有效制动半径;R(mm):车轮的滚动半径;Mm(mu):制动器摩擦副间的制动力矩;F0(N):制动器轮缸的输出力;Fb(N):由制动器制动力矩产生的车轮周缘力,即制动器制动力。
由公式(12)、(11)代入(7)得:
β
(12
?
同步附着系数
(13
HYPERLINK E:\制动系统设计资料\助力器设计\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files\20080906145310769.jpg \t _blank
由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得到AA车型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
故同步附着系数:满载时ψ01=0.91;空载时ψ02=0.6。
根据以上计算,可绘出空满载状态理想前后制动力分配曲线(I线)和实际前后制动力分配曲线(β线)(见图2)。
HYPERLINK E:\制动系统设计资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七章 思想政治学科评价论.ppt VIP
- 2025江西南昌青山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招聘工作人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pdf VIP
- GB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pdf VIP
- 武汉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5名工作人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3全钒液流电池可靠性评价方法.pdf VIP
- [乐高LEGO 9686动力机械]第14课 摩天轮.pdf VIP
- 英语视听说4英语视听说IV教学大纲.pdf VIP
- 基根-《全球营销(第8版)》英文教辅-第4章.pptx VIP
- 基根-《全球营销(第8版)》英文教辅-第3章.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