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2第八讲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专题二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及文化对人的影响。只有离乡的人乡愁才更浓,说明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选A。;【1—2】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句话表明( )
A.认识是发展的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B、D不体现材料。 ;【1—3】(2013年四川卷)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柳诗强调的是“通过实践获得正确的认识!”。①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④不符合题意,强调通过间接经验获取认识。故选C。 ;【1—4】材料一 2011年8月9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单位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大批编辑记者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采访写作,在了解基层实际、反映群众意愿、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具体工作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正确创作方向。正确创作方向是文化创作生产的根本性问题,一切进步的文化创作生产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必须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生动展示我国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要引导文化工作者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坚持正确文化立场,认真对待和;和积极追求文化产品社会效果,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把学术探索和艺术创作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说明新闻战线为什么要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新闻战线为什么要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参考答案】(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基层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只有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中获取养料养分,才能不断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能力。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基层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才能推动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的台阶。;(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深入基层,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拓宽视野胸襟,回答好“依靠谁”的问题;转变作风,才能以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回答好“我是谁”的问题;改进文风,才能让新闻生动鲜活、群众喜闻乐见,回答好“为了谁”的问题。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坚持正确创作方向,从根本上说是把人民群众作为服务的主体,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考点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
②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③认识过程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动力。②颠倒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③与材料无关。故选B。;【2—2】 “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
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
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A.①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三一汽车起重机STC1300C8_产品手册用户使用说明书技术参数图解图示电子版.pdf VIP
- (2025秋新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VIP
- 《“友邦惊诧”论》教学.ppt VIP
- 3 月是故乡明 课件(共20张PPT).pptx VIP
- 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南京大)中国大学MOOC慕课 客观题答案.pdf VIP
- FP5207规格书 升压芯片.pdf VIP
- 学堂在线 日语与日本文化 期末考试答案.docx VIP
-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完成率工作方案.pptx VIP
- 围绝经期激素治疗指南.ppt VIP
- (人教精通2024版)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