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杜甫诗五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杜甫诗五首

PAGE  PAGE 8 杜甫诗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杜甫;背诵默写《登岳阳楼》。 ??2.通过对《月夜》的学习,能够找出诗歌中的诗眼并进行分析;会分析《哀江头》一诗中运用的对比、衬托、用典的写法;了解《蜀相》一诗中所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理清《又呈吴郎》一诗的思路;感受《登岳阳楼》中“坼”与“浮”字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3.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杜甫的诗歌往往结合时事,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月夜》的学习,能够找出诗歌中的诗眼并进行分析。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知人论世解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人,曾祖时迁居河南(今属河南),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时遇到“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曾同游梁宋之地。后入长安,困顿十载。安史乱起,杜甫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奔赴肃宗行在,任左拾遗。后因事被贬,作检校工员外郎,世人因称其为杜工部。他所投奔的严武死后,漂泊于蜀、鄂、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770年死于赴岳州舟中。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一生坎坷。他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歌还提供了战乱时期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杜甫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统治集团的荒淫无耻,人民生活的重重苦难,对安史之乱的正义斥责,维护统一的美好愿望,青山绿水,人世飘零,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被后人推崇为“诗圣”。 杜甫一生历经坎坷,饱尝生活的磨难,体味人世的悲辛。在杜甫的诗作中,有许多描写月的诗句,据不完全统计,杜甫的咏月诗有一百多首,有很多妙语佳句,传诵千古。在一向“沉郁顿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老杜笔下,那是一个天地肃穆、星昏云暗的月亮世界,一个情谊淳厚、绵绵不尽的瑶池仙境,一个悲怆掩泣、雄心不泯的夜空精灵。其中有“枫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的恬静优美,也有“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的战争悲愤;有“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的拳拳忠心,也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悠悠深情。 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望岳》、《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 二、学习《月夜》 ??(一)导入语 ???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下品);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中品);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上品)。这三句诗,如果排名次,哪一句最好?哪一句最差?为什麽改一个字能如此之神奇?画要点睛,诗歌重眼。晋代大画家顾恺之曾于健康瓦棺寺画维摩诘像,点睛之日致万人空巷。 ??(二)感受诗眼 ?? 1.诗眼的内涵: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最精炼传神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其中,位于某联、某句中最富有诗歌意境,最精炼传神的具有生动性或情趣性的字词句也叫做炼字。 2.诗眼的位置:(1)在题目中:如《书愤》、《春夜喜雨》。(2)在诗句中:《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三)品味诗眼 1.内容定位:体会意境,联想与想象。 (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内容。 译诗:今晚鄜州的月亮高悬, 我的妻子只有一个人独自看着月亮。我怜惜远方幼小的孩子,他们还不晓得想念身陷长安的父亲。散发着幽香的雾气使妻子的头发被沾湿了,清朗的月光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倚靠在薄而透明的纱帷之下,月光照进来,将两人脸上的泪痕照干。 (5)分析诗歌。 比较两幅图,哪幅更符合此情此景?(一幅突出儿女,一幅突出妻子) 参考:第二幅,本诗突出的是闺中,即妻子。小儿女只是侧面描写,对比衬托出妻子的“独看”,小儿女还不晓得想念身陷长安的父亲,这更增加了妻看月时的孤独感。施补华也说:“儿女不解忆,则解忆者独其妻矣。”(教师引导,由此可见,这里的诗眼是“独看”)。 为什麽主角是“闺中”,作者不是杜甫吗? 明确:诗的表现手法独具匠心,明明是杜甫思念鄜州的家人,但他却不直接道出,而是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妻子在鄜州对月思念杜甫:妻子正在鄜州对月思夫,但孩子们还不晓得想念身陷长安的父亲。妻子在月下伫望时间长了,露水沾湿了她的头发,清辉使得她玉臂生寒。妻子在想:何时才能团聚呢?(教师引导,由此可见,这里的诗眼是“双照”)。 全诗的诗眼:独看,双照(另一种说法,有人将“忆”字作为全诗诗眼也可以,将“忆”字作为全诗诗眼是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大局。将“独看”与“双照”作为全诗诗眼是从局部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