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乡镇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市乡镇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PAGE \* MERGEFORMAT 20 我市乡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日期:2006-12-18 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市乡镇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心镇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前30强乡镇在全市农村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数与全省平均水平大致相当,但乡镇经济基础依然薄弱、中心镇带动作用依然不强、地区之间发展依然不平衡,本文提出三点建议,供领导参考。 ? 我市乡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加强乡镇,尤其是中心镇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2005年,我市乡镇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数与全省平均水平大致相当,前30强乡镇在全市农村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我市乡镇发展现状   (一)乡镇设置和管理变动较大   1、乡镇数量减少,管理幅度增加。我市乡镇管理体制随着工业化的提升和城市化的推进逐步调整。1985年5月撤地建市时,全市共有乡、镇、街道办事处355个,2005年末缩减为146个,仅为二十年前的五分之二(如图1所示)。特别是1992年乡镇撤扩并后,全市乡镇数从346个调整为192个,各乡镇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区建制已退出历史舞台。建制镇的发展走过一条倒“U”型曲线,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达到最多的109个镇,以2001年为临界点,每年以9个百分点的幅度因撤扩并而减少。目前全市尚有69个建制镇,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区(68个)建制规模大体相当。乡的建制则逐年减少,目前全市乡的数量只剩37个,仅为撤地建市之初的九分之一。   管理幅度因乡镇撤扩并而逐渐增加。仅以近五年情况为例,2000年末我市乡镇平均下辖32个村委会,平均人口为22486人,而2005年末乡镇平均下辖35个村委会,平均人口为27693人,平均行政区划面积为83.4平方公里。   2、部分乡镇纳入城市管理范围。与乡镇撤并的进程同步的是,街道办事处日益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化,许多原来的乡镇撤并后改为街道办事处,完善城市功能、健全公共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版图。目前全市有城区街道办事处40个,居委会372个,分别是撤地建市之初的5倍和2.7倍。   3、乡镇人口流动性增加。按照同比口径(2000年的乡镇管辖范围),近五年乡镇总人口增加107.6万人,新增人口绝大多数来自外地。2005年全市乡镇中外来人口108.7万人,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从业人员80.4万人,占全市乡镇从业人员的四分之一。在外来人口增加的同时,乡镇的农村劳动力也大量外出。2005年末全市106个乡镇共有农村劳动力173.1万人,其中外出劳动力35.5万人,占全部劳动力的五分之一以上。   (二)乡镇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近年来我市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呈现以下特点:   1、工业化进程加快。从2000年到2005年,全市乡镇的农村劳动力从225.1万人增加到256.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6.3万人。同期的农业劳动力从136.2万减少到107.9万,平均每年递减4.6个百分点;与农业劳动人口减少的趋势相反,我市农村劳动力从事工业的比例在同期快速提高。按同比口径,全市乡镇的工业劳动力从32.9万人增加到77.1万人,平均每年递增18.6个百分点;工业劳动人口的比重从14.6%提高到目前的30%,而农业劳动人口的比重从60.5%下降到42%。按照工业化进程与就业结构变化规律(配第-克拉克定理)所描述的情形,在过去五年中,我市乡镇(农村)的工业化完成了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演变,并整体向第四阶段推进,就业结构呈现工业化中后期的特点,如表1所示。 表1: 工业化进程与就业结构变化(配第-克拉克定理) 指标名称第一产业 劳动力比重 (%)第二产业 劳动力比重 (%)第三产业 劳动力比重 (%)第一阶段80.59.69.9第二阶段63.317.019.7第三阶段46.126.827.1第四阶段31.436.032.6第五阶段17.045.637.4?? 乡镇工业化的演进总体表现出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从2001年到2005年,全市乡镇企业数从4.4万家(包括个体经营户)增加到7.1万家,平均每年递增12.5%,同期的非农业劳动力则从90.1万人增加到148.8万人,平均每年递增13.4%,其中工业劳动力更是保持年均27.3%的增幅。   2、经济总量扩大。2005年全市平均每个乡镇的农村经济收入为11.44亿元。农村经济收入十亿元以上的31个乡镇中,东阳市7个、义乌市6个、永康市5个,金东区和浦江县各4个,武义县3个,兰溪市和婺城区各1个。义乌市和永康市所有建制镇的农村经济收入都在十亿元以上。2005年30强乡镇平均农村经济收入32.4亿元,是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