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训诂简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章:训诂简论

训 诂 学;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训诂与训诂学;1、“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说文解字》 2、“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3、“诂之为言故也,故之为言古也。” 《尔雅义疏》;; 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盖时有古今,犹地有东西有南北,相隔远则言语不通矣。地远则有翻译,时远则有训诂。有翻译则能使别国如乡邻,有训诂则能使古今如旦暮,所谓通之也。训诂之功大矣哉!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十一; “训”、“诂”二字都是指语言解释,意义相近,经常连用,两字的次序早期不固定。后来次序趋于稳定,逐渐凝固成一个双音词,指的是解释语言的工作以及解释古书语言形成的训诂资料。后来又成为学科名称。;通释语义、解读经书; 注释材料;考证材料:;训诂专书:;二、 训诂学;训诂学与文字学的关系:;训诂学与音韵学的关系:; 汉字是音义形的结合体,三者不可分割。所以在实践研究中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离开了哪一个都无法开展研究。从汉代到清代文字、音韵和训诂都是小学的内容,直到国学大师章太炎改称小学为语言文字学,并确定了其中包括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这三个门类。这样,中国古代的训诂学都是为读经服务的,所以一直处于经学附庸的地位,清代以后训诂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二节:训诂的功用;训诂学与语文教学;(一)贯通古今词义;“去古未远”、“去留自便”、“扬长而去”、“拂袖而去”、“去世”; 1、 “救,止也。” 《说文解字》 ;1、亡命之徒 《说文》:“亡,逃也。” 2、尾大不掉 《说文》:“掉,摇也。” 3、瞻前顾后 《说文》:“顾,还视也。” 4、短兵相接 《说文》:“兵,械也。” 5、运斤成风 《说文》:“斤,斫木斧。” ;(二)辨识异体字;1、“和德气于未生之前,正表仪于咳笑之后” 王符《潜夫论·德化》 2、“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史记·扁鹊仓公里列传》 3、“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老子》 ;“罪”和“辠”;古字与今简化字产生了错位,形成了一种新的异体字:;1、节:《说文》:“竹约也。”本义为竹节。 引申义:节日、节气、季节、节拍、节奏、关节、环节、章 节、礼节、节制、气节、节操 2、道:《说文》:“所行道也。”本义为道路。 引申义:途径、方法、技艺、方向、道理、学说、思想体系 3、关:《说文》:“以木横持门户也。”本义关门。 引申义:关闭、关卡、关口、关押、关联、关系、关涉、关心; 同源词指的是音近义通的一组词,是由一个词引申发展而形成的。 1、 连、链 都有“连接”意义。 2、 拦、栏 都有“拦挡”意义。 3、 长、肠 都有“长”义。 4、 延、沿、演、衍、赝 都有“延伸”意义。 5、 刚、钢、杠、扛、抗、强、浆、酱 都有“强硬”意义。 6、扩、括、阔、郭、廓、裹、椁 都有“外、大”意义。 7、扁、秕、瘪、憋、鳖 都有“扁”义。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梁惠王上》 2、“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 《礼记·祭义》 颁白;斑白——皤白 《说文解字·白部》:“皤,老人白也。” 斑白义为花白,古代称为“二毛”。 “释颁白为斑白,不确。本字本义应该是皤白” ——王宁;二、 训诂学与文献阅读;《诗经·终风》:“终风且暴。”毛传释“终风”为终日风,韩诗释“终风”为西风。王引之《经义述闻》:“终犹既也。” 王引之考求《诗经》词例,发现“终”常常与“且”前后呼应,把这一句解释为“既风且暴”,文通句顺。;1、古书注释往往异说歧出,具备训诂学知识,可以辨析正误,择善而从。 “采采卷耳。”《诗经·周南·卷耳》 “采采” 毛亨、孔颖达、朱熹释为采摘义,动词;戴震、马瑞辰释为鲜明茂盛义,形容词。 考察《诗经》共出现9次。参考其他篇目中这个词语的用法,可以确定应该是形容词。 训诂学常用的方法“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王引之《经传释词·序》);2、古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