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安全卫生技术士考题.doc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劳工安全卫生技术士考题

 PAGE 58 第二章-毒性物質與危害物之管理與通識制度? PAGE 57 第 章 二 毒性物質與危害物之管理與通識制度 2-1 毒性物質之起源 2-2 毒性物質之暴露途徑與毒性研究 2-3 毒性物質之風險評估 2-4 危險物及有害物之基本概念 2-5 危害物質之總類 2-6 危害物質之內容與標示方法 2-7 危害物質標示之圖形與說明 2-8 危害通識制度之源起 2-9 危害通識制度建立步驟 2-10 危害物質之管理 2-11 物質安全資料表(MDSD)之內容與項目 2-1 毒性物質之起源 人類歷史之發展中,對於毒性物質之了解,最早記載出現在約西元前1500年,那時認定及了解之毒性物質,已包括鴉片、銅及鉛一些植物及重金屬等。並將毒物分為植物毒、動物毒與礦物毒三大類。隨著工業之發達及科技之發展,各種人造之毒物及戰爭時所施用之毒氣紛紛出籠,使得毒性物質之分類及種類愈形複雜。目前在五百多萬種現存的化合物中,真正做過動物實驗、有數據者不超過一萬種,約有一千多種會引起某種動物致癌,而其中有確證會引起人類癌症的,還不到三十種。因此廣泛而持續性之毒性暴露調查仍在進行中。 國際上規範毒性物質之生產、使用及流布之法案就有數十條,其中與工業安全與衛生較相關者,包括「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署」(OSHA)、「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研究院」(NIOSH)與「美國政府工業衛生師協會」(ACGIH)三組織所主導之相關法案,其中部分之毒性物質具有致癌性、致突變性甚至畸胎性,能使遺傳基因結構產生永久性改變、誘發癌症或導致後代之軀體或官能缺陷,因此非常令人擔憂。 2-2 毒性物質之暴露途徑與毒性研究 一、常見毒性物質之暴露途徑包括: 1. 皮膚吸收 為最常見之暴露途徑,例如:有機磷農藥之「馬拉松」可輕易穿透角質層,經由皮膚快速被吸收進入血液中,相反地,有機氯農藥DDT,則無法穿透角質層,因此經由皮膚吸收之速率較慢。 2. 吸入 為最容易、最快速及最直接之暴露途徑,因為呼吸管道本身並無法防止毒物之入侵,但當汙染物進入肺臟,再擴散至血液中,輸送至全身組織時,此毒物在血液之溶解度,則決定毒物之傳輸速度,例如:苯(C6H6)易溶於血液??,故易擴散之全身,引起全身性毒害問題。反之,乙烯或石綿,不易溶於血液中,故易引起局部毒害。 3. 攝入 毒物之攝入,一般以食品中毒為主,其他工業性毒物攝入性中毒之機率甚低。其中以對消化道之影響最大,特別是「小腸」主要負責大部分毒性物質之吸收工作,但對於不同之物質吸收程度易有所不同,例如:小腸可吸收鉛達10%,對於鎘僅為1%~1.5%。 表2-1說明數種汙染源及其暴露可能之場所。 表2-1 汙染源及其暴露可能之場所 汙染源工 作 場 所鉻電鍍業、顏料製造廠、金屬工業鉛電鍍業、電池製造鎳礦坑、電鍍業、鎳鎘電池製造石綿石綿製造製程、汽車修理、建築工程二、毒性研究 環境汙染物的檢測分析,大致來說包括物理、化學及生物等方法。以生物法而言,目前在實驗室內,常用的為生物毒性測試。生物毒性測試依受測試生物的種類,可分為魚類(羅漢魚、溪哥、鯉魚)、藻類、鼠類(家鼠、天竺鼠)、細菌類(Microtox)、哺乳類(白兔)、鳥類(鵪鶉、野鴨)及昆蟲類(蚯蚓、蜜蜂)等多。 在觀察毒性物質對於人之影響上,以魚類做毒性試驗,最接近人體實驗之結果,一般以魚的「最大可接受容忍濃度」(Maximum Acceptable Toxicant Concentration, MACT)之數值做為毒性低或高的指標。然而,藻類、細菌及昆蟲,因試驗需時甚短、費用便宜、技術較簡單,且數據重現性高等優點,故在工業衛生之災害鑑定上有極高之應用價值。 有關危害物質在毒性研究或毒性測試上,依據試驗的時間長,可分為急毒性、亞急毒性及慢毒性測試。其特性可見表2-2。 表2-2 急毒性實驗與慢毒性實驗之比較 急毒性實驗慢毒性實驗觀察時間24 小時、48小時及96小時一星期、數月或一年特點1. 時間短 2. 常應用於環境毒物之檢測研究1. 精準度高 2. 投入較多之人力、經費及設備 3. 一般應用於藥物對人體影響的試驗三、毒性評估結果 一般毒性物質生物檢測之結果,可表示為半數致死劑量(LD50)、半數致死濃度(LC50)、半數反應劑量(ED50)及半數反應濃度(EC50),其中ED50與EC50之測試特性包括:致使受測試生物(如昏睡、活動減少、反應遲頓、厭食等可觀測到的反應)的劑量或濃度。 根據「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之規定,可以LD50之數值,表示某一物質之危害性(hazard),其建議情形如表2-3。 表2-3 IMO所建議之LD50危害程度 IMO 級數危害程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