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Ecology)是探讨生物与环境因子相互间关系的学问.doc

生态学(Ecology)是探讨生物与环境因子相互间关系的学问.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学(Ecology)是探讨生物与环境因子相互间关系的学问

生態學 ?生態學(Ecology)是探討生物與環境因子相互間關係的學問。在生態系中,植物、動物、微生物、土壤礦物質、太陽、水、空氣等均個個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生態學是研究生態系的組成及研究生態系的功能(在瞭解元素如何在生物間轉換、能量在生物間如何傳遞及瞭解這些生物為何會同時出現在同一空間環境中) 生態系組成:生物部分(生命系統)及非生物(物理環境) 生物部分 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生產者:主要由光合作用植物(綠色植物及光合微生物)及化學自營植物(化學自營性細菌)所組成,生產者主要功能有製造養分(行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於葡萄糖中)及釋出氧氣。 消費者:依其食性可分成草食性(一級消費者)、肉食性動物(二級或二級以上消費者)及寄生性生物。 分解者:將動植物屍體及其排泄物分解成可溶性有機物質、甚至無機物,如??菌、真菌。 清除者:攝食動植物屍體,如禿鷹、馬陸。 食物鏈、食物網 ?食物鏈:在生態系中,藉食性關係而串聯起來的一組生物,如稻米、蚱蜢、雉雞、人,食物鏈成單向線狀。 ?食物網:在生態系中,許多單向的食物鏈,互相交錯成網狀的構造,這後把整個生態系的群集網羅在一起,稱為食物網。 ?食物鏈通常有以下四類: 1. 捕食性食物鏈:又稱為牧食性食物鏈,是以植物為基礎。其構成形式為植物 -- 草食性動物 -- 肉食性動物 碎食性食物鏈:以高等植物之枯枝落葉為基礎,植物碎屑經細菌和真菌作用,再加入微小藻類,被碎食生物所利用。其構成形式為碎食物--碎食生物--小肉食性生物--大肉食性生物 3. 寄生性食物鏈:以大動物為基礎,由小動物寄生在大動物身上所構成。如哺乳類--跳蚤--原生動物--細菌--病毒 4. 腐生性食物鏈:以腐爛的動植物屍體為基礎。腐爛的動植物屍體被土壤或水中的微生物分解。 非生物部分(物理環境) 1.媒質:水、空氣、土壤 2.基底:岩石、砂、礫、泥土 3.氣候因子 4.電磁場 5.太陽能 6.物質代謝材料:二氧化碳、鹽類、水、營養、氧氣 生態系統的結構 1.型態結構:包括生物種類、族群數量、種的空間配置、時間變化等。在一定地區與範圍的空間,具有特定的生物種類、族群數量與族群空間結構。例如:高山草原生態系等。 2.營養結構:生態系統中各組成部分間之營養關係構成其營養結構。如生產者行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屬自營性生活,進行初級生產或第一性生產,草食性動物為一級消費者,肉食性動物為第二級消費者,依此類推。分解者把複雜的動植物殘體分解成簡單的化合物。不同等級的消費者從不同的生物中得到食物,就形成了「營養級」。 生態系統的有機化現象 ?生態系統具有發育、繁殖、生長及衰亡等生物有機體之現象。依時間特徵可分成:初期、成長期及成熟期。如水塘最後可能演替成為森林。 ?生態系統有代謝機能的特性。生態系統的代謝現象是經由生產者、消費者及分解者三個不同營養系統之生物類群所構成。 ?生態系統也具有自動調節功能,使其適應正常及異常環境變化的能力。 ?為維持有機化現象,生態系統包含三個生命的基本系統: 交流系統:執行生態系統之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 適應系統:生態系統對外界環境產生選擇性反應 回饋系統:維持生態系統的相對均衡狀態 生態系統之物質循環 ?生物地化循環:自然界的各種化學元素,被植物吸收而從環境進入生物界,並沿著生物之間的營養結構關係而流轉,後來又以排泄物及屍體的分解而回到環境中,如此週而復始,循環不息。 ?庫:這些元素,若在生物與非生物成分中滯留,稱為庫。庫分成(1)貯存庫:指容量大、滯留時間長,流轉速度慢之庫,多屬非生物成分。(2)交換庫:容量小、滯留時間短,流轉速度快之庫,多屬生物成分。這些元素在庫與庫之間轉移,稱為物質循環 物質循環類型 ?物質循環分成三大類型:水循環、氣相循環及沉積循環。 ?水循環 水是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推動力。地球水的總體積約為15億立方公尺,其中海水佔97%,淡水3%,而這其中3/4存於兩極的冰層中。地球水循環過程如下:地面水蒸散--水蒸氣--降雨--地面水-- ?氣相循環:主要有碳循環、氮循環、氧循環 ?碳循環:碳是構成生物體之主要成分。在自然環境中,碳以二氧化碳存於大氣中,以重碳酸鹽存於水中,而以固態碳或化石燃料沉積於地殼。 碳循環由綠色植物行光合作用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開始,植物以碳水化合物形式存於植物體內,植物行呼吸作用釋出二氧化碳,重回大氣中。此外,動植物屍體及排泄物經氧化分解而排放出二氧化碳回大自然。非生物性循環,則如化石燃料的燃燒、火災、火山活動等進行碳循環。 因人為活動的增加,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顯著的增加,因而引發溫室效應的增強。循環圖如下: 氮循環 氮是構成蛋白質基本物質。植物利用固氮機制利用大氣中的氮,固氮作用有兩途徑,一是通過閃電等高能固氮形成氨和硝酸鹽,另一是由根瘤菌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