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复习4[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主要内容;1.修辞方法
1)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 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 加强语气
7)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例: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新安江均发源于安徽省境内的河流。
结合诗句分析此诗的艺术特色。;2、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间接抒情又包括触景生情,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寓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如《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观书有感》。;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之二)
朱 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①。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江中自在行。
[注]①费冲:同“艨
艟”,古代一种战船。; 偶 成
朱 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3.描写方式
渲染与烘托。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
衬托与对比。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
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
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2.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
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
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
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
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
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
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诗歌中常见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
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
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
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
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例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
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
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虚实结合。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①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②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动静结合。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
2002年上海卷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