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间歇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护理中的应用
间歇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护理中的应用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中心
刘承梅
间歇导尿的基础
一、间歇导尿的定义以及起源
二、间歇导尿的适应症
三、间歇导尿的相关概念
四、间歇导尿前的检查
一、间歇导尿的定义以及起源
什么叫做间歇导尿?
间歇性导尿术(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C)是指采用合适的导尿
管,根据膀胱充盈情况,每隔3~4小时一次
进行的间歇性导尿术。
间歇导尿是如何起源的?
中国的孙思邈在历史
上最早详细介绍了利用葱管导尿的方法。他是第一个详细描述导尿术的人。葱管导尿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文明智慧。
后来随着导尿管的发明,导尿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
1844年——德国人施特罗麦耶 (Stromeyer)首次提出运用间歇导尿,定期冲洗膀胱将尿
液导出。
1940年——国外开始采用无菌性间歇导尿术。
1947年——德国科学家路德维希 (Luduig)认为长期使用导尿管病人应该首选无菌的间歇性导尿术, 同时医生库尔曼 (Cullmann )也首次提出对脊髓损伤患者采用无菌的间歇性导尿术。
1971 年——美国泌尿学教授杰克﹒赖匹蒂斯(Jack Lapides )发现导尿过程中,发生的尿路感染是由尿管内较高的压力和膀胱的过度膨胀所致,与消毒的严格与否无关。使用清洁的导尿管就可以导尿。于是提出了“清洁间歇性导尿术”的概念。并指出防止感染的措施是:“要尽量减少尿道损伤。”
1972年——美国的教授杰克﹒赖匹蒂斯(Jack Lapides )首次提倡采用清洁间歇自家导尿术(Clean intermittent self-catheterization,CIC)治疗脊髓损伤等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从此神经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治疗有了根本的改变。
间歇导尿是目前国际上处理神经源性膀胱的常规方法, 已较广泛的运用于临床,同时清洁间歇自家导尿术在国外的使用也已相当普遍,但是国内对于间歇导尿的运用却尚不普遍。
二、间歇导尿的适应症
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神经性病变导致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
的疾病的总称,其涉及多种神经系统疾病。
常见疾病
大脑疾病
脑血管疾病
帕金森病
脑肿瘤
痴呆
多发性硬化
脑炎或头部外伤后遗症
脊髓疾病
1. 脊髓血管疾病
2. 脊髓肿瘤
3. 脊髓损伤
4. 脊髓蛛网膜炎
5. 多发性硬化
6. 椎管狭窄
7. 椎管闭合不全
周围神经病变
1. 带状疱疹
2. 骶椎发育不全
3. 马尾神经损伤
4. 糖尿病
5. 盆腔广泛性手术后
6. 自主神经病变
7. 脊髓束缚综合征
其他
1. 重症肌无力
2. 格林巴利综合症
临床表现
脑血管疾病:
急性期常见尿潴留;恢复期可见尿频、尿急及紧迫性尿失禁,也可表现逼尿肌收缩
无力、充盈性尿失禁。
周围神经病变:
常见糖尿病引起神经损伤,表现排尿困难、尿潴留、充盈性尿失禁,极易并发泌尿
性感染。
脊髓病变:
骶髓以上损伤多出现膀胱压力增高,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表现尿急,不自主性排
尿,尿频,每次排尿量少,尿失禁等。
骶髓损伤表现膀胱无力、尿潴留、排尿困难、充盈性尿失禁。
常见并发症
1、泌尿系感染
2、泌尿系结石
3、输尿管反流
4、肾功能不全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造成的SCI患者中,在伤后15年的死亡原因调查, 发现49%~66%与肾衰尿毒症有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神经源性膀胱是一 种具有许多特性的疾病,它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在其进程中,通过神经的分布作用于膀胱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在长期的疾病过程中,既可以无任何症状或有轻微反应,也可以出现严重的肾功能损害,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如何治疗和护理神经源性膀胱仍是我们很重要的任务。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在一定条件下采用间歇导尿是最有效而安全的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方法。间歇导尿可明显减少泌尿外科相关的合并症,尤其是长期留置尿管的合并症,明显减低肾盂肾炎、输尿管反流、上尿路结石和肾衰竭等合并症的发生。
三、间歇导尿的相关概念
平衡膀胱:充盈期压力<40cmH2O、排尿期压力<60cmH2O、排尿后残余尿量<50-100ml,同时应保持无感染和尽可能控尿。
膀胱功能:残余尿量小于80ml为膀胱功能良好。残余尿量在80-150ml之间为膀胱功能中等。残余尿量大于150ml为膀胱功能较差。
安全容量:膀胱内压力达到40cmH2O的有效容量。
膀胱顺应性:膀胱腔内容积的改变与压力的 改变之比。
高顺应性膀胱:若膀胱容量>750ml且膀胱内压始终处于低水平。
低顺应性膀胱:随膀胱容量稍增加即伴较迅速的压力升高。
四、间歇导尿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