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不私”“不卖”珍惜声誉 .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私”“不卖”珍惜声誉 .doc

PAGE  PAGE 4 “不私”“不卖”珍惜声誉    新闻广告,通过新闻的形式来做广告,完全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比起赤裸裸的广告来,更令人厌恶。不管什么样的广告,以广告的面目出现,直接告诉你那是一个广告,要不要看随你,你可以喜欢,你也可以讨厌直接跳过。但“新闻广告”就不一样了,它是以新闻的面目出现的,让读者以为是新闻,看下去才发觉原来是一则广告。广告是真君子或者真小人,但“新闻广告”就是十足的伪君子了,欺骗着读者,玷污着“新闻”的名称。一张报纸,它的广告做得太多做得太差,那顶多也就说明报社的经营管理不够完善,但一张报纸如果不做纯广告,不写真新闻,却用“新闻广告”这种怪胎来糊弄大众,那就反映了办这报纸的人员的职业道德。   《南方都市报》在2004年12月7日、9日和23日的新闻版中分别刊登出这么三个整版的专题:(京基十周年系列报道之四:少年京基说)《京基少年评选活动综述》、《精益做精品,二十年诚信不改》和(深圳市制药厂健康教育园地――抗生素篇)《抗生素不是万能,合理使用是关键》。这三个专题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从头到尾都没提及自己是广告,都是又有照片又有文字,还有小标题,做得就和真正的新闻专题一样。其中,《京基》那篇还在头版做了导读,笔者当时就真的误以为那是一篇新闻报道,看了一半才觉得不对劲。   后面两篇关于深圳市制药厂的专题还列出了该厂的部分产品目录,无法让人不怀疑这是一篇变相的广告。而在2005年1月13日的《南方都市报》新闻版的第28版《体育新闻》中,《NBA全明星次轮票选揭晓姚明将上演首发“帽子戏法”》一文,更是赤裸裸地诠释了新闻广告的含义。这篇报道前半部分是新闻,后半部分就完全是给某运动饮料做的广告了(投票活动是由该饮料带动的)。文章用了一段文字描述了该饮料的外观包装,再用一段文字介绍该饮料的成分,最后还用一段文字宣传它的功效。诸如此类的新闻广告,只能让人觉得反感,让人对记者的职业道德产生怀疑,让报纸苦心孤诣经营起来的形象受损。至于要让这种“新闻???达到预期的广告效果,那就很难了。   我国自1991年来就有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后来又几经修改完善,但十几年了,新闻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还依然是业界一个沉重的话题,有偿新闻更是其中突出的现象。在现行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第一条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四条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第五条是“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反对有偿新闻正是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一个重要内容,倘若一则新闻是有偿的,新闻变相地为某个利益团体服务,如上面所提到的那则《NBA全明星次轮票选揭晓姚明将上演首发“帽子戏法”》,文章用了一半的篇幅来为某饮料做宣传,或者全部就是广告,只是套一个新闻的面具,又如上面所提及的那三个“专题”,那么这样的报道又怎么可能做到“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口软”,这个道理谁都明白。试想一下,当一张报纸为了收益,把它的版面直接或间接出卖给某个利益团体为其做宣传,那么它怎么还可能保持一种客观公正的立场?又怎么可能保持客观冷静、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全面真实的报道?可见,做新闻广告,并不单单是一篇不负责的报道,还关系到新闻工作者能不能拒绝有偿新闻的职业道德问题,关系到一张报纸能不能做到拒绝版面与金钱交易、保证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报格问题。报格之于报纸就如同人格之于个人,当某个人的人格遭到人们的怀疑甚至是否定,那么他在人们眼中就是一个不屑一顾的小人。同样,倘若一张报纸的报格遭到读者的怀疑甚至否定,它的公信力就会丧失,读者就会觉得这样的报纸不值一阅,更谈不上是什么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服务生活的良师益友了。   也许,《大公报》那著名的“四不”社训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1926年9月1日,“吴胡张”的“新记”《大公报》创刊,张季鸾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本社同仁之志趣》的文章,提出了“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四不方针”。张季鸾对“四不方针”的解释是: “曰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曰不卖:声明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入股投资,是以吾人之言论,或不免囿于智识及感情,而断不以金钱所左右。曰不私:本社同人,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务外,并无它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曰不盲:夫随声附和,是为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吾人诚不明,而不愿限于盲。”这“四不”社训体现的办报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在现在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文中所提及的问题,这“四不”社训中的“不私”、“不卖”更有参考价值。不私,是对新闻工作者个人的职业道德一种很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