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到北京去放羊”.doc
PAGE
PAGE 6
“到北京去放羊”
传说中的女娲人首蛇身,是一位善良的女神,她做过许多曾经被人津津乐道的好事。她教给人们婚姻,还给人类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而使人们最为感动的,就是女娲红颜忧天,直抵风云取石补天的故事。关于这个传说,曾是三晋大地影响最为广泛的神话。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里,女娲所补的天,是自己头上的天;所撑的地,是自己脚下的地;所护佑的,是自己的孩子。
岁月跨入21世纪,当我们亲眼目睹曾经神圣无比的母爱――这种生命里最不可或缺的情感正有意或无意成为获取经济的一种资源,一种手段,甚至成为一个家庭、一个地方、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当我们得知这种上天赐与孩子的、天地不能分割的神圣情感在很大一部分孩子生活中被完全剥夺或被部分剥夺时,不停地往返于城市满眼的物质繁华和乡村遍地的精神贫瘠之间的人们,是否还会有人想得起女娲这位因慈爱自己的孩子而果敢地叱咤于风云蓝天的精神母亲?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大多数留守儿童正像这首歌里所唱的情景一样,离开了爸爸妈妈的亲情怀抱,这些本还处于需要父母倍加呵护与特殊关爱时期的幼小生命;在孤独无助的留守生涯里,便像极了一丛蓬生而起又自生自灭的野草,呈现出枯荣由天的悲凉景象。有的历经风摧雨残、雷打火烧,百折而不妥协,越挫越韧,变得坚不可摧,有的经日蚀夜磨,冰刀霜剑,导致伤痕累累,身心俱毁,成为了父母生命里永远不忍触摸的伤痛。
“到北京去放羊!”说这句话的不是疯子,而是一个叫谢宝的孩子。
2005年9月,在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白马镇调查组的小周向我们讲述了不久前,他到贵州省毕节地区赫章县辅处乡茶花村做专门调查时遇见的一个孩子,说到这个孩子,他首先讲了这句话。我们被这句话狠狠地撞了一下,至今,伤口还隐隐作痛。
春天,应该是姹紫嫣红的时节;茶花村,应该是长满茶花的美丽村庄。但是小周看到的却是一片穷山恶水,满目疮痍。
陪同人员告诉小周,辅处乡是典型的贫困地区,而茶花村又是辅处乡的典型,年人均收入不到500元,当地人一年到头靠吃苞谷、土豆和咸菜为生。
小周找到村长,村长一听是来调查农民工子女问题的,他立刻向小周说:“那去找谢宝这个孩子吧!”
据村长介绍,谢宝今年才8岁,母亲进城作保姆,已经两年没有回来了。父亲在邻县的小煤窑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孩子在家跟着七十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
到了学校,小周才体会到那里是多么穷困。人们都说:“在农村最好的建筑是学校!”而在那里,这最好的建筑却让他欲哭无泪:一间低矮的破房子,屋顶有一大块漏着阳光,在没漏阳光的地方,放着几排石凳,坐着几十个孩子,中间隔成两部分,一边是一、二、三年级,一边是四、五年级,孩子们前面放着两块木板,那是“黑板”。“黑板”前一张残旧的桌子,桌子上放满了粉笔头,却没有一支完整的粉笔,一边各有一个老师在讲课,讲课的声音很低,都怕影响到对方。这就是学校!
带一、二、三年级课的是刚从大学毕业的一个小伙子,来此支边。他向小周诉说了当地孩子受教育的苦楚。
他说:“这里的孩子太苦了,也太缺乏知识了。”有一次讲到“电”,下面的孩子竟然一脸茫然,没有颜色、没有味道、也摸不到的东西就能发光?没见过。灯泡?也没见过。年轻的老师讲了半天,孩子们仍旧是大眼瞪小眼,个个摸着脑瓜,一头雾水。没有办法,老师从住处带来一只手电筒,孩子们看着那个小玩意竟然可以发光,“像萤火虫”,一个孩子说,孩子们又惊奇、又欢喜,争着抢着拿在手里,不停地摆弄。
还有一次,老师讲到“好好读书,等你们长大了去北京”。
下面的孩子立刻就乱成一团,交头接耳,原来他们都不知道“北京”是什么,在哪里?
老师赶紧解释:“北京是我们的首都。”
他们却更糊涂了,“首都又是什么?”
老师补充说:“北京就是个地方,很大的地方。”
这下孩子们明白了,又有人问:“北京有我们的镇子大吗?”
老师说:“北京很大,比整个镇还大――你们想不想去北京?”
“想!”
老师又问:“那么去北京干吗?”
“到北京去放羊!”
老师听到这里,眼睛酸楚得差点掉下泪来。
听说村长和小周等人是来找谢宝的,这个支边老师就说开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谢宝就经常旷课,为此,他跑了几趟谢家,但是,老奶奶也不知道谢宝到哪里去了。事实上,谢宝跑到后山,跟着放羊的老人放羊去了。
老师说:“他好像对羊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终于,小周在后山一片树林里找到了谢宝。他穿着红十字协会捐赠的宽大上衣,衣角垂到膝盖,袖口卷起,怀里抱着一只羊羔,嘴贴到羊羔湿润的小嘴上,手轻轻地抚摩着软软的羊毛。旁边一群羊在地上啃草,坡上坐着一位青丝白须的老人,抽着烟袋。
老人告诉小周,去年大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