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生花笔一枝”.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各具生花笔一枝”.doc

PAGE  PAGE 8 “各具生花笔一枝”   在香港工作期间,高汾第一次听说高集这个名字。      重庆撤退到香港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来自国内的信件,常由国内的一个朋友转来。他们往国内寄信,也通过这个朋友转。高汾常听吴全衡说“小高又来信了”,“又给小高寄信了”。高汾对也姓高的那个“小高”有一点好奇。有一次,她问吴权衡:“你说的那个小高是谁呀?”吴全衡告诉高汾,是《大公报》的一个年轻记者,他除了经常转信,也把重庆的情况告诉他们,“是我们的人”。      但到了重庆,高汾已经不记得这回事了。      有一次,高汾到“二流堂”的常客徐迟家去玩,来客中有个高鼻子、大眼睛的青年,徐迟说,他叫高集。高汾看了他一眼,忽然想起曾经问吴全衡的话来。心里说,这就是那个“小高”了。      那次见面,在场的人有好几位,他们只是礼貌地点点头,并没有怎么交谈。      那时,高集在《大公报》已经工作四年,专事时政新闻,已是一名资深记者了。      高集和八路军办事处的人很熟,和夏衍的关系也不错,但来“二流堂”次数并不多。      高汾来重庆后,他突然来得勤了,有事没事,经常跑来找这帮文化人聊天,后来,有人说是夏衍叫他来的,目的之一是让他有机会认识高汾。高汾当时24岁,年龄不算小了,夏衍有意做个月下老。但这事许多人不知情,连高汾也蒙在鼓里。      他们在徐迟家见过面,也算熟人了。高集每次来,总会到高汾房间坐坐。这么一来二去,也就谈上了恋爱。      这事,“堂主”看得“门儿清”,他也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有个人不明就里,这个人就是盛家伦。高集自有办法应付。几年前,唐瑜写过一篇文章,谈了二高恋爱经过。文章曰:      “老夏带来一个小姑娘,要我为她安排住宿。这小姑娘叫高汾,是大美人高灏的小妹,大美人的妹妹哪能不是小美人!原来一些独身汉的窝忽然春意盎然。不久,不速之客也来了,第一个是近邻中苏友协一位姓曹的,盛家伦眉毛一翘,就知道其来意,只在入门小房和他咿咿呀呀便打发走了。但那人还是不时来串门,但老实木讷,一无所成;不久,又来了一位《大公报》的年轻记者,他也姓高,各人以为他是姑娘的亲戚,盛家伦又以‘二流堂’知客身姿态出现。但这一回情况大不相同。盛以好吃出名,好读书,又好高谈阔论。来人则脸甜、嘴甜,每次来时手里又带有甜品,他有报社的国际新闻资料可以和他侃,于是一拍即合,防守崩决。不知情者,也许以为老夏托他在考女婿呢!男才女貌,一个国际记者,一个国内记者,半斤八两,如闪电突击,入赘‘二流堂’。”(唐瑜著《二流堂记事》,三联书店出版,2005年,第276页)      有人问高汾,唐瑜说的情况是否属实?她说:“差不多。那时,我也懵懵懂懂,不知道怎么谈恋爱。”      高汾18岁交了陈世骧这个男朋友,几个月就分手了,嫌他“不革命”。之后,她整天忙工作,没有正儿八经地谈过恋爱。现在,高集显然是“革命”的,但她又隐约觉得,她还是需要浪漫情怀的。      高汾2009年回忆:      “高集给我写信,理论性强,文学性差。有一次我说,你的信,全是理论。他说,那还不好办?下一回,就变了。写得还挺不错的。”      他们交往半年多就结婚了。婚礼就在“二流堂”举行,这在当时的重庆文化界,算是一件盛事。      重庆文化界的名人郭沫若、夏衍、白杨、黄苗子、吴祖光、袁水拍、徐迟、廖沫沙,新闻界的陈铭德、邓季惺、曹谷冰、徐盈、子冈、陈畴甫、毕群,还有各界人士、社会名流阎宝航、王昆仑、陈宝康、萨空了、胡光镳、熊辉等都参加了婚礼。有些朋友因为有事没有来,事后也表示了祝贺。当然,“二流堂”的堂友们最省事,只需从各自的房间里走出来,移步到一楼大厅就可以了。      吉日选在1945年3月18日。一早,“堂友”沈剡就跑到高汾这里来,问:“有什么事要我帮忙?”高汾想了一下,说:“那就帮我化个妆吧。”      高汾平时不化妆,也不会化妆,家里倒是有一些化妆品,放在那里不知怎么用。朋友早就说,结婚是人生大事,婚礼那天,一定要化妆。高汾想,也是,一辈子就一回,化就化吧。沈剡是中国艺术剧社的灯光师,一定也懂得化妆的。      没想到,沈剡闹了个大笑话。      高汾坐在镜子前,看着沈剡把一大堆化妆品一一打开,这个挤一点,那个挤一点,很专业的样子。她闭着眼,听凭他摆布。足足忙了个把钟头,沈剡说:“化完了。你看看怎么样。”高汾一照镜子,吓了一跳。原来,沈剡也是个化妆盲,他根本不知道妆怎么化,他是按照舞台上的戏妆打扮高汾的,底子打得很厚,脸化得很红,一张脸活像穆桂英。可是,客人已到,重新改妆根本来不及了。高汾硬着头皮,到大厅里和朋友们打招呼。大家看到她这个样子,哭笑不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