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嫁族”的心事.doc
PAGE
PAGE 6
“外嫁族”的心事
9月、10月是中国人结婚的高峰。生活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中国与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跨国情侣也喜欢在金秋步入婚姻的殿堂。
以上海为例,该市民政机构最新统计显示,上海涉外婚姻以“沪女外男”型为主。目前,上海女性和外籍男性的结婚年龄差平均是10.5岁。这些涉外婚姻中,不乏“目的明确”为金钱为绿卡的,也不乏两情相悦的。
外嫁女:我们很甜蜜,我却很寂寞
这是一个上海女子Amanda的故事。之所以选择“嫁出去”,是因为大洋彼岸有她的恋人。真正嫁出去才发现,异国厮守,并不容易。
一年前,Amanda从上海飞到了美国。大洋的另一端,有她青梅竹马、相恋10年的恋人。那个小伙5年前出国,如今硕士毕业,在好莱坞一家媒体软件公司工作,已经拿到绿卡,正等待着自己的新娘。
到美国的第二个星期,Amanda跟男友注册结婚了,同月,她申请了美国居留证。
这一年里,facebook时时更新着他们在美国“奋斗”的照片:在洛杉矶结婚,在拉斯维加斯度蜜月,自己搭床布置新房,他去上班,她去大学念书,他们的Family?Day?Party(家庭日)……照片上的Amanda夫妻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上海的朋友一直很羡慕他们在异国神仙眷侣的生活,直到这样的留言出现:“我好想家,但现在就是不能回来,为了该死的绿卡,就像坐牢。”
这或许是“嫁出去”者共有的美丽与哀愁:身边是相爱的人,但举目四顾,却不是自己熟悉的国家和土地。没有朋友,吃不惯、住不惯、过不惯,无法融入当地的生活,无论结婚的对象是华人或者外国人。
2008年德国一家知名华人网站上关于外嫁幸福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婚姻状况一般的占66%,选择婚姻不满意的占18%,满意的仅占12%。不满意的最大原因,集中在生活习惯、文化差异方面。
Amanda说,在美国的家中,她与丈夫、婆婆过着典型的中式生活:说中文,定期会有华人同学来聚会,有时候还用中国寄来的调料做几个地道的中国菜,鱼香茄子、麻婆豆腐之类。可一走出这个房子,外面的生活却是纯美国式的。
Amanda从小在外国语中学念书,说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对我来说,语言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文化。在这里,除了老公,我没有朋友,而他真的很忙,有时候听着我说话就睡着了。我只能在facebook、校内网、blog上跟中国的好朋友留言,说说心里话”。
对另一些“嫁出去”的中国人来说,爱不爱并不重要,她们要的是一个身份、一张绿卡、一个可以永远留在海外的资格。Amanda的婆婆张女士就是其中之一。10年前,张女士与丈夫在中国经营着自己的生意,不差钱。为了出国,张女士在丈夫的授意下办理了离婚手续,紧接着以2万美元的价格通过“中介”寻到了一个美国“丈夫”,每年给假丈夫一笔钱,两人共同生活2年应付移民官的检查,直到张女士获得绿卡。
尽管和假丈夫的婚姻没有丝毫幸福可言,但张女士的计划很完美:获得居留后把儿子办出来,接着是老公,一家三口在美国团聚。
然而,令张女士痛苦的是,难耐寂寞的真丈夫另觅新欢,找了个年轻漂亮的新妻子。
假离婚成了真离婚,唯一庆幸的是,出国的时候,张女士带出来一大笔钱。
绿卡到手,儿子随即出国,接着是儿媳,张女士的假结婚结局不可谓不成功。可在Amanda看来,婆婆脸上难得露出笑容,“她对儿子要求很高,对我很挑剔,莫名其妙就会发火、扔东西。有时候,我看她站在院子里,一站就是一下午,不说话。也许,她在想家吧。在异国他乡,她语言也不是很好,只能跟我们相依为命。即便我们对她再好,生活里也总有缺失”。
Amanda说:“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圆满。在中国时,我很想他,为了他跟爸妈吵架。可来到海外,我总是梦见爸妈,梦见家里的床,梦见和朋友一起shopping。于是,我又会跟他吵架。”
“嫁出国的问题太多了。有人吵架,有人离婚,有人回中国,有人疯掉,得抑郁症。”Amanda感慨,他们的家庭困扰在当地很普遍,“我很害怕我们最后会变成电影《革命之路》里面的男女主角,爱情在生活的消磨和争吵中渐行渐远”。
“还有婆婆,我真的不知道她出来到底值不值得?只知道她必须在这里过下去,而我们必须对她好一点。”Amanda原以为在中国接受的教育、做好的心理准备足以应付这一切,而实际上,远远不够。
“明年吧,明年夏天我就可以回来了。到时候我还要补请喜酒。也许,等我拿到了绿卡,我会让他回中国工作,我们一起回来。”Amanda的话里充满了“也许”,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也许”,她和她的爱人才能在异国,手牵手一起走下去。
和德国老公组建的中式家庭
2000年,黄女士以学生身份赴德攻读硕士学位,在学校认识了现在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