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华回乡纳家户.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回乡纳家户.doc

PAGE  PAGE 6 中华回乡纳家户   在诸多风格迥异、形式多样的民族居住格局中,回族传统聚落“回坊”因其鲜明的异域色彩、强烈的宗教气息和严谨的民居分布特点而独树一帜,成为中阿民族交流、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重要历史见证。遗憾的是,随着时代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即使在回族分布相对集中的西北地区,大多数典型的回族聚居区域也已经融入现代社会,基本丧失了原有的独特风貌。不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杨和乡的纳家户村却是硕果仅存的几处保存相对完整的回族聚落遗迹之一。在地方政府和当地回族民众的不懈努力下,纳家户村不但延续了回族传统社会生活形态,而且通过现代经营理念和商业运作模式重新激发了古老民居的历史活力与文化魅力,做到了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的二者兼顾,实现了村落遗迹的有效保护与回族传统文化的逐步振兴。   “回坊”这一回族传统居住格局的出现,伴随着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阿拉伯“番客”与商旅、使者、传教者的脚步。众所周知,唐代作为中古时期最为开放、繁荣的历史阶段,中外民族交往、中西文化交流频繁而持续,不计其数的阿拉伯“番客”活跃在中华大地之上,穿梭于各大都市和州县之间。唐代为实现行政管理的有序、高效,在总结历代城市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坊市制”这一模式,回坊即脱胎于其中。坊,就是把城中建筑分成封闭的空间。这种城市布局在唐代达到发展顶峰,并形成统一格局。唐代首都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容纳了大量从西亚、中亚迁入的穆斯林。随着大量穆斯林的涌入,伊斯兰教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为方便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穆斯林社区逐渐形成了环绕清真寺周边的居住格局,这一聚落布局一直延续至今。每座清真寺都形成一个“坊”,简称“番坊”或“回坊”。在回坊,总能见到许多戴白帽、围着盖头的男女穆斯林往来穿梭,奔走在前往清真寺礼拜或返回家中、店铺从事生产的路途之上。对于年纪较大、较为保守的回族民众来说,回坊这个相对封闭的活动空间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全部内容。   纳家户村不但回族聚居程度较高,而且以纳姓居多,这些纳姓回民基本为元代名臣赛典赤?瞻思丁的长子纳速拉丁之后裔。据《陕西通志》记载,纳速拉丁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丁四姓。这些穆斯林先后居留西北各地,逐渐形成了宁夏纳家户、西安拉家村等聚居村落,其中以宁夏纳氏最为繁盛。经过长期繁衍,纳家户在明清时期成为远近闻名的回族村庄。作为中国典型的回乡,纳家户村较多地保留了西北回族聚落的民族特点,以浓郁的穆斯林文化氛围为宁夏构筑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纳家户村,回族民众心目中地位最为崇高的便是古色古香的清真寺。纳家户清真寺作为宁夏北部地区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一处宗教活动场所,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在该寺已经佚失的初建匾文中明确记载:“吾家弃秦移居西夏,吾寺起建于明嘉靖年间。”这表明,纳姓子孙自明代由陕西移居曾经的西夏故地――宁夏,距今已有493年历史。遗憾的是,这座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宏伟清真寺在清朝同治年间陕甘回民起义的巨大冲击下遭到严重破坏,寺内仅存的几件文物又在“文革”中惨遭破坏。改革开放后,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大力资助下,纳家户回族民众广泛集资整修,重建了门楼、礼拜大殿、厢房、沐浴堂、邦克楼等主体建筑。同时,复制了清道光十二年(1832)陕甘总督杨遇春所题“古教正宗”、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甘肃提督董福祥所题“道本古初”、民国二年(1913)宁夏护军使马福祥所题“清真无二”等部分重要匾额。198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黑伯理题写了“纳家户清真寺”寺名,之后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显示,纳家户清真大寺占地30多亩,是一座整体呈长方形的传统中古式建筑寺院,以门楼、礼拜大殿、厢房、沐浴堂组成院落。整体布局严谨、规整,形成典型的中国古代四合院建造布局。门楼为过洞式,上面壁部是一组仿古结构的挑檐,横向的栏额、斗拱和纵向的荷花柱与伊斯兰风格的精美砖雕相映成趣。礼拜大殿面阔20米、深43米,殿前两株大槐树彰显了大寺的雄壮气势。殿堂内宽敞宏大,可同时容纳1500名穆斯林在此做礼拜。大殿上部正中为三层歇山顶邦克楼,两侧陪立着阿拉伯式的二层四角圆尖顶的望月楼。每逢礼拜时辰,阿訇都会在门楼上敲打木头梆子,呼唤聚居村中的穆斯林入寺礼拜,虔诚履行宗教功课。   除清真寺外,纳家户村中众多环寺而居的回族院落也构成了一道靓丽的民族风情线。尽管这些回族聚落早已不是历史上的原貌,但一座座由红砖、水泥筑就的窗明几净、广植花草的回族小园别有风情,依然能够吸引大众的目光,使之领略浓郁、别样的回族情调。来到这里,触目所及者或为白帽整洁、鹤发童颜、慈祥和蔼的回族老者,或为诚恳真挚、奋发有为、信仰笃定的回族青年,或为盖头鲜艳、略显娇羞、信教虔诚的回族少女,更有衣帽整洁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