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弦音以倾耳 叹和声之入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听弦音以倾耳 叹和声之入神.doc

PAGE  PAGE 5 听弦音以倾耳 叹和声之入神   周报评点      2007年9月16日“徐阳委约作品暨演奏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在浮躁的音乐界,能听到这样一场高境界、高品位、高质量的民族乐器阮的音乐会实在是难得。      音乐会的开始,就给人们一个“意外”。《楼兰寻梦》用低音乐器大提琴、低音提琴为一件中国乐器协奏(李滨扬作曲)。此前尚未见到。低音乐器半园形的排列,阮在中间一朵“白兰花”特显醒目,婷婷玉立给人以美的享受。乐声响处,空旷、静谧,阮声则轻挑慢拨“总相宜”。乐队中屡屡出现叹息音调。“直叫人感叹唏嘘”(节目单语),阮声默契则“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追随着“人生的梦”……      梁文曦《新酒狂》改编自古琴曲,原曲短小精悍,恰当地表现作者(阮藉)对现实不满而以酒“佯醉”的心态。“佯醉”并非真醉,所以无论在情趣上、步态上与常人相差不多。如果“速离恍惚,步履颠踬”则真的成了“醉鬼”而失去了“佯”,就失去了他不向黑暗势力低头,又不合作的气概。而他的心却是“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所以,我还是喜欢古琴曲《酒狂》对节拍、音高的处理。   徐品俊《剑器》有些不知所云。不知作曲家如何理解“剑器”,但在乐曲中似乎听见刀剑相击,寒光四射,似乎是在描写古代兵器的交锋。而我所见到的史料中称:“剑器是健舞名”,(《乐府杂录》)“剑器,古武舞之曲名,其舞用女妓雄妆空手而舞”。(《正字通》),《文献通考?舞部》又称:“以剑器为刀剑,误也”。又:《剑器》原为西域胡舞,所以作品音乐如何处理,不言而喻。   周龙的《竹林一贤》是该场音乐会的重点曲目之一,笔者比较在意阮左手的表现。在整场音乐会的所有曲目中,这里是致韵较多的一曲,如“滑音”、“打音”,四弦上的“拉音”等,均令人回味无穷。乐曲结构不够严谨而有点松散,而前(五声音阶)与后(七声音阶)在风格上稍欠统一。且最后的“热烈”也没有热烈起来。独奏中阮常常为乐队所淹没,而令人遗憾。   王斐楠编曲的《山韵》是本场音乐会结构较大的一部协奏曲,没理解错的话,正如节目单中所示,是表现山的“高大而雄伟,巍峨的壮丽”,但节目单中每个乐章后的两句诗,不知与“山”何干?如“涧”,后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使得人憔悴”。《现代汉语辞典》解“涧”为:“山间流水沟”。诗词中也不时出现“涧”字。如“寒山出涧湿”,“琮琮?b?b泉落涧”、“玉涧出泉”、“幽涧泉,鸣深林”,“深藏涧水寒”、“泉鸣空涧”等等,看不出与“人憔悴”有何干。本来,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不可言传,更不能明示。用非常明白的字去诠释,往往会弄巧成拙。用不相干的词注解更欠妥当。   陈怡《丝路之舞》。“丝路”有陆路“丝路”,有海上“丝路”。此处之“丝路”大约是指陆路“丝路”,它是由长安出发,路经陕、甘、宁、青、过新疆而抵达中亚、东亚、西亚等均可称“丝路”。如何表达新疆这一段的称谓与特点,尚须探讨之。   音乐会的帷幕虽然已经落下,阮韵却久久不愿离去而萦绕心扉。细品之,进而慎思之,似乎有些尚须进一步思考之需。   中华乐器与西方交响乐队合作,近来已成时尚。不可否认,它对提高中华乐器的表现力起了某些作用,也为民众增添了新的品种而受到某些欢迎。但对于不同音乐体系的中西音乐而言,有几点问题是应该研究的。   一、律制。中华传统音乐(乐器)是多律制的。除古琴外,其他弹拨乐器,在建国后大体上都归依为西方音乐的“十二平均律”。而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都使用匀律(有称等律的),即没有西方音乐“十二平均律”的“半音”,相邻两音均为(大体上)大二度音程,这种律制早在九千年前(贾湖遗址出土之骨管)即已定型,古代音理称为:“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黄翔鹏先生在《曾侯乙钟磬铭文乐学体系初探》一文中有详尽的考证与阐述。)简言之:如琵琶曲《十面埋伏》、《平沙波浪》、《瀛州古调》、《平沙落雁》等,原曲中的微升fa(↑4)、微降si(↓7),“十二平均律”的琵琶是弹不出来了,其韵味大失其色,失掉了中华音乐的特质。(相信徐阳女士会有所悟)。所以,以牺牲自己的特质而屈从于西方的“十二平均律”是利是弊,慎之。   二、韵味。它是乐音升华的最高形态。“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明?陆时雍,见《琴学丛书》)相信弹琵琶出身的徐阳女士对弹琵琶的(主要致韵),左手会有很深的体会。为什么琵琶文曲(如《塞上曲》、《夕阳箫鼓》等)听后总是让人回味无穷而念念不忘;而武曲则是热闹一阵子如过眼云烟而失忆,其实就是“韵”字在做祟。当然,阮曲之“韵”,首先在于作曲家对阮致韵手法掌握的多寡、深浅有关,为演奏家“出韵”提供多少可能。对于不大了解中华音乐、中华乐器和阮的特点的作曲家,要求他们写出具有中华音韵的乐曲来是不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