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萨克族“哭嫁歌”与土家族“哭嫁歌”的比较.doc
PAGE
PAGE 5
哈萨克族“哭嫁歌”与土家族“哭嫁歌”的比较
【摘 要】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产生了“哭嫁歌”。从两种婚礼仪式中的“哭嫁歌”分析其所依托的社会文化背景,并对两种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哭嫁歌”进行较深层次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哈萨克族;土家族;哭嫁歌;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J0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75-02
一、哈萨克族“哭嫁歌”与土家族“哭嫁歌”的基本概况
哈萨克族“哭嫁歌”与土家族“哭嫁歌”,同为两个民族在婚礼仪式上所演唱的歌曲。其中哈萨克族婚礼仪式中,婚礼歌曲按照婚礼程序依次为:第一项“萨仁sar?n”(序曲,哈萨克语:?????)。新娘出嫁前,新郎兄弟朋友到新娘毡房前所演唱曲调。第二项“加尔―加尔dзar-dзar”(劝慰歌,意为:情人啊情人!哈萨克语:??????)。唱完“萨仁”的男方小伙在掀起女方毡房时,转唱“加尔―加尔”。第三项“森斯马s?ηs?ma”(哭嫁歌,哈萨克语:???????)。新娘倾诉出嫁前对故乡和亲人的留恋之情。第四项“阔热斯k?r?s”(哭别歌,哈萨克语:?????)。新娘与父母、兄弟姐妹一一哭别。[1]
土家族的婚礼仪式一般程序为:第一项“包头”。出嫁的新娘须由她们的长辈为其包头。第二项“开哭”。“开哭”可视为土家族婚礼中哭嫁程序的序幕,其主要内容为新娘通过哭唱表达对亲人的不舍之情,该程序为新娘独自演唱。第三项“哭嫁”。其演唱方式为新娘与亲人的独唱或与亲人的对唱,主要通过演唱方式来表达内心所想要表达的话语。第四项“姊妹团圆”。为新娘的姊妹团聚一堂,一同哭诉对新娘离别的惋惜。第五项“上头”。表示新娘不愿意出嫁,但是替新娘上头的亲人会以歌曲劝慰新娘,让其安心出嫁。第六项“辞别众亲人”。[2]
二、哈?_克族“哭嫁歌”与土家族“哭嫁歌”的共性
(一)“哭嫁歌”形成的共性
1.情感因素。首先,哈萨克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游牧民族,出嫁的新娘会跟随她的夫君游牧在草原上,新娘的父母亲也同样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在没有电话通讯的时代,即使新娘回到出嫁的地点,她们的父母亲也很可能已经游牧远方。土家族虽不是游牧民族,但是她们生活在湘川鄂黔毗邻地区,这毗邻地区都属层峦叠嶂的山区。在以前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新娘出嫁都要翻山越岭,探亲也仍然是翻山越岭,地理因素也决定着“哭嫁歌”的产生。音乐是一种表达人思想感情的声音,“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音乐比言语更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地理因素更加深了新娘对亲人的不舍,言语已经无法表达离别之情。
其次,旧社会实行包办婚姻,新娘可能完全不了解男方家的情况,因此对婚姻的前途产生了恐惧心理,加之两个民族都存在男尊女卑的思想,新娘自然会更加担心自己婚后会遇到不公平待遇。
2.社会因素。“哭嫁”在外人看来是新娘对父母的不舍与留恋。如果一位哈萨克族或者土家族女性在出嫁的时候,无法用“哭嫁”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则会被认为是对父母的不孝,对亲朋好友的不亲密。由此哭嫁行为也从侧面衡量着该社会环境下女性的道德标准。在“哭嫁”中,如果新娘唱得好,说明这个新娘有着很好的音乐能力,有着过人的才华。
婚礼仪式做为一种社会行为,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在两个民族看来,“哭”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特别是在喜庆节日当中。但是在婚礼上,却一反常态,这也使得婚礼具有了不一样的娱乐效果。对家庭观念都十分强烈的两个民族而言,其婚礼又显示出更独特的一面,因为有了“哭嫁”环节,也让婚礼能够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对渲染婚礼场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婚礼作为民族传承的共性
每一次的婚礼仪式都是一个独立的过程,但是这个独立的过程代表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与未来。“哭嫁歌”对于两个民族来说,自古流传,那是他们人生中必须要经历的阶段。这种“哭嫁”仪式承载着两个民族人民的人生情怀,每一次的婚礼也都可以看成是该民族生命的延续,民族的延续与发展就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婚姻进行下去,因此它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民族象征,也是两个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婚礼仪式对于两个民族来说至关重要。
(三)音乐创作的共性
两个不同民族的“哭嫁歌”都为“口头即兴”创作,以婚礼仪式过程中新娘眼前的所见所想作为题材,进行编创吟唱。根据其演唱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与亲朋好友的对唱;另一种是新娘的独唱。新娘独唱是以个人创作音乐的过程。而新娘与亲人们的对唱,则是一种彼此呼应、相互影响的过程,是集体创作音乐的过程。
三、哈萨克族“哭嫁歌”与土家族“哭嫁歌”的个性
哈萨克族与土家族人民对哭嫁歌是否为“歌”,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首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教译林版九年级下册整册书单词默写表-单词表.docx VIP
- 2.2《养成亲社会行为》 课件 2025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
- 中国古代古典书籍 《钟馗全传》 全本.doc VIP
- 《差异化教学探讨》课件.ppt VIP
- 四棉医院检验科室内质控项目一览表技术指导.docx VIP
-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25年版2025年修订).pdf VIP
- 2025年浙江高三高考英语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pdf VIP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复习备考试题及答案 .pdf VIP
- 重庆翘柏高锰酸钾及其复合盐在水处理中的应用.pdf VIP
- 家庭经济状况信息表(样表).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