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一、沉降产生的原因
二、沉降的危害及影响因素
三、土的压缩性
四、沉降的计算方法:分层总和法;地基规范 法*
五、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单向固结理论)*;§4.1 土的压缩性;一、侧限压缩试验;刚性护环;2.e-p曲线;e0;1.压缩系数a;;4.体积压缩系数;三、回弹再压缩曲线;四、前期固结压力的确定;五、现场载荷试验;
中国人民解放军285医院病房楼粉喷桩
;堆载法:;锚桩法:;(2)加压装置;(3)记录装置:百分表、位移传感器、记录仪表。
(4)承载板(圆形或方形) 0.25或0.5m2。
2、试验方法
(1)试坑的大小:不小于承压板b(D)的3倍。
(2)加荷等级:
不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荷载的2倍。
(3)加载方法
快速法 :2h加一级荷载,共加8级;
稳定法;每级加载后按10、10、10、15、15;1次/0.5h读数。连续2 h内S0.1mm/h后开始加下级荷载。
;3、终止试验的条件;4、载荷试验曲线及应用;应用:承载力特征值fak的确定
(1)当P~S曲线上有pcr时,取fak =pcr
(2)当pu2 pcr时,取:fak = pu /2
(3)不能按以上二种方法确定时,当承压板的面积为0.25~0.50m2,可取s=0.01~0.015b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能大于最大加载的二倍。;§4.2 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p;4.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步骤;绘制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分布曲线;二、《规范》法;利用附加应力面积A的等代值计算地基任意深度范围内的沉降量,因此第i层沉降量为;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应该满足的条件;三、地基沉降计算中的有关问题;回弹在压缩影响的变形量;四、例题分析;【解答】;5.计算基础中点下地基中附加应力;z(m);5.列表计算各层沉降量△si;五、沉降分析中的若干问题;3.土的应力历史对土的压缩性的影响;§4.3 饱和土体渗流固结理论;土体中由孔隙水所传递的压力;1.土层是均质的、完全饱和的
2.土的压缩完全由孔隙体积减小引起,土体和水不可压缩
3.土的压缩和排水仅在竖直方向发生
4.土中水的渗流服从达西定律
5.在渗透固结过程中,土的渗透系数k和压缩系数a视为常数
6.外荷一次性施加;求解分析;地基固结度;傅立叶级数解收敛很快,当U 30%近似取第一项;各种情况下地基固结度的求解;三、例题分析;【解答】;§4.4 建筑物沉降观测与地基容许变形值;二、地基的容许变形值;2.经验统计法
对大量的各类已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和使用状况的调查,然后结合地基地质类型,加以归纳整理,提出各种容许变形值,《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列出不同形式建筑物容许变形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典型冲压工序Typicalcoldstampingprocesses汇总.pptx
- 概率的复习汇总.ppt
- 典型冲压件工艺汇总.ppt
- 4.触发电路(远程)选读.ppt
- 概率及其性质汇总.ppt
- 典型故障轮胎解释说明091229汇总.ppt
- 第4章步进指令与顺序功能图编程-V1选读.pptx
- 奥技异(标准版)选读.pptx
- 典型冷冲压模具三维CAD设计示例汇总.ppt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汇总.ppt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