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堡变奏曲》作品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哥德堡变奏曲》作品分析

《哥德堡变奏曲》作品分析 第一部分:作品简介 §1.1《哥德堡变奏曲》的由来 《哥德堡变奏曲》应该算是巴赫诸多钢琴独奏作品中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作品编号BWV988。这部伟大的变奏曲原名叫做《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Ari-amit Verschirdenen Ver nderungen)。当初巴赫在创作它的时候就对这部作品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义——“一首为音乐爱好者消遣用的各种咏叹调以及变奏”。其实这部作品属于巴赫《键盘练习曲》的第四部分,写于1741-1742年间。当时巴赫身处莱比锡,五十多岁的他视力开始逐渐衰退,但艺术热情丝毫没有减退,创作风格越发纯熟。这部变奏曲问世之初巴赫为它定的标题是《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而后人根据其有趣的创作背景把这作品称为《哥德堡变奏曲》。 “哥德堡”这个名字源自巴赫的一位学生——哥德堡(Johann Theophil Goldberg)。当初他是俄国一位外交使臣凯瑟琳伯爵手下的年轻演奏家,巴赫与这位俄国人也素有深厚。1741-1742年时,这个俄国人身居莱比锡期间便让手下的戈德堡去向巴赫学习键盘演奏技巧。据J.N.福克尔(巴赫的第一传记作者)所称:当时凯瑟琳伯爵被许多疾病所困扰,晚上经常失眠,他便让戈德堡每天深夜在自己卧室隔壁的屋子里演奏一些轻柔的音乐,以此为消遣来度过漫漫长夜。在一次与巴赫的交谈中,伯爵希望作曲家能够为他创作一些格调柔和却又略带欢快气息的键盘音乐,让自己在痛苦的失眠之夜能因为欣赏到这样的曲子而变得愉快。巴赫相信,凯瑟琳伯爵的这个愿望能够通过自己所创作的变奏曲来实现。作曲家便使用自己早先创作的一套小曲集中的萨拉班德德舞曲作为主题,并根据这一主题写了三十个变奏。 这部佳作完成后,当时年仅14岁的学生戈德堡自然是这部作品的首演者,巴赫极富灵性的旋律加上戈德堡优秀流畅的演奏技巧,让凯瑟琳伯爵被这部优美的变奏曲深深打动。为此伯爵赠送给巴赫一个装了一百个古法兰西金币的金杯。 §1.2作品概述 与前后两卷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相比,《哥德堡变奏曲》的篇幅要小得多,但作为一首变奏曲而言,其规模却是史无前例的,因此它被誉为“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有一段评论这样说——“……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变奏的基础不是主题的旋律,而是主题的低音线,由这样一个狭窄的基础,巴赫构筑了一座精致而又宏伟的大厦,其间包括了巴洛克时期几乎所有的音乐风格样式:卡农、赋格、舞曲、咏叹调、沉思曲、序曲等等”。后人对这一作品有种种解释,有人认为这三十个变奏表现了人类心灵的各种幽微之处,有人则把这三十个变奏想象为人生的各色场景,还有人将其解释为表现巴洛克宫廷的三十幅风俗画……等等。 第二部分:作品分析 §2.1总体结构 作品的总体结构如下: 咏叹调(Aria)+30个变奏+咏叹调(Aria)。 其中以16变奏为界,后15个变奏明显从各个方面复杂于前15个变奏。并且每隔三个变奏出现一个卡农(Canon),即变奏3,变奏6,变奏9,变奏12,……变奏27。变奏30有人认为是十度卡农,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乐谱就会发现这个变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卡农。这首变奏的前面标记是Quodilbet。Quodlibet是起源于中世纪的演唱方式。这首变奏是一首组合数首熟悉的民歌的乐曲。这里使用了17世纪意大利流行的民歌《被甘蓝和芜菁所追赶》和德国民歌《离开家已有许久》,使两者旋律以对位的方式互为缠绕。 主题(Aria)咏叹调本身是一首萨拉班德舞曲,音乐的性格舒展优美。它的织体简明清晰,右手演奏抒情的旋律,左手则以简洁的和声伴奏衬托。然而,咏叹调的优美旋律对后面的变奏并不重要:右手的声部旋律中,其主题动机或其他音乐要素与后面的三十个变奏没有任何的关联。这里,整正与这些变奏发生联系并成为变奏曲基础的是左手声部所显示的和声进行,尤其是开头四小节中下行的低音线条。这首作品采用的变奏方式是比较少见的一种方式:利用主题(Aria)的低音线条进行变奏。关于巴赫在作品中究竟怎样使用这一手法进行变奏,将在下一节中具体阐述。 §2.2低音线条分析 众所周知,哥德堡变奏曲采用了低音线条变奏这个变奏方式,可是到底什么叫低音线条变奏,巴赫又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法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的呢?在这一节中笔者将会引用谱例来向读者详细说明这些问题。 如图2-1所示,为主题(Aria)的谱例。 图2-1主题(Aria)的谱例 笔者画了红圈的音符就是所谓的低音线条。主题一共32小节,每小节中的低声部中的一个音构成了由32个音符组成的一个低音线条。为了在后面的比较中一目了然,笔者在这里以简谱的中的数字来表示整个低音线条,相隔任意8度的音用相同数字表示。 主题(Aria)的低音现条如下: 5 4 3 2 7 1 2 5 5 4 3 6 4 5 6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