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建中路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保护与恢复.pptx

建水县建中路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保护与恢复.pptx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水县建中路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保护与恢复

罗林勇 玉溪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建水县在云南省的位置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滇东高原南缘,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北距昆明市220公里,东南距著名锡都个旧市72公里。面积3789平方公里,东西宽58公里,南北长约107公里。县辖7个乡10个镇,; 建水 历史上文风盛行,古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誉。元代初期创建文庙庙学,明朝以后又相继建学政考棚、州学、书院、府学等等,成为滇南最高学府。学风兴盛,文名鹊起。明清开科取士,有时云南一榜举人中,临安学士竟占半榜之多,故又有“临半榜”的美称。;;Contents;; 古惠坜城 建水县,西汉为贲古县,唐天宝末,南诏置通海郡都督府,立建水县。元和年间,南诏始筑土城于步头,亦称八甸,叫惠坜城,汉语译为建水。; 早在汉代,古建水就是著名的“马援古道”的必经之路;到???明代,随着大量江南移民的涌入,先进的中原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使古老的建水由一个边陲的蛮荒之地渐渐走向文明,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汉儒文化,并成为封建王朝统治、管理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这种文化,体现在建水众多的古建筑、古民居及古朴的民风民俗之中,这种浑厚的历史文化铸就了建水辉煌的历史和巨大的精神财富。; 建中路是从外围进入建水古城的第一道门户,也是建水古城的主体部分,全长1400米,密集了大部分具有元、明、清各朝代建筑特点的古民居、古建筑,建水古城的很多重要古迹如小桂湖、福东寺、朝阳楼、城隍庙、学政考棚、文庙、指林寺等均分布在建中路。; 建中路历史街区现有建筑的质量可从三方面来分析,一是建造质量,二是居住质量,三是使用与维护的情况。通过对建中路历史街区现有建筑物现场详细调查分析后,可将现有的建筑物形态大致归纳为以下4类: (1)与传统风貌不协调,但建筑质量较好的建筑。 (2)与传统风貌不协调,且建筑质量较差的建筑。 (3)与传统风貌协调,且建筑质量较好的建筑。 (4)与传统风貌协调,但建筑质量较差的建筑。; 在建水,古代建筑保存数量之多、所传达的历史信息之丰富,与云南省内的其他城镇相比较堪称牛耳。先后有54个项目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0余处之多。 1986年,建水县政府编制了《建水城市总体规划》,由于当时未能正确地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只重视发展而轻视保护,制定了立足老城,逐步拓展,城市向西北发展的思路,未注重对古城风貌(特别是历史街区建中路)的整体保护,导致古城墙被拆毁,同时在古城区内实施了一定的改造,古城传统风貌受到了损坏。; 到2001年12月,建水才完成了《建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编制工作,并于开始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开始实施较为有效的控制,但由于保护资金短缺和保护力度不够等诸多原因,最终形成了建水现今古城基本格局犹存,精华建筑保存完好,古城整体风貌不全的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区域内存在一些与传统风貌保护相矛盾的用地单位与功能设施,尽管近年来建水对历史街区内一些机关、单位等进行了搬迁,但街区内仍有学校、电影院、民族织染厂等单位。; 区域内人口密度比较大,远远超出了街区的承载力,对历史街区保护形成种种制约。; 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形成的城市基础设施与现代城市的生产生活需要存在较大的矛盾,上下供排水系统、绿化、亮化设施不配套,对古城环境的改善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形成较大影响。; 区域内多为70年代前的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所占据,而且多数在历史街区保护控制范围之内,拆迁改造所需资金达亿元以上,整治任务尤为复杂艰巨。; 区域内多数中小街巷电杆林立,供水管网不配套,居民用电线路老化,城内建筑多为木结构,火灾隐患比较突出,加强区域消防安全建设已成为历史街区传统风貌保护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多年来,由于建设管理与协调不当,区域内的建筑体量高大、色彩艳丽、形式风格各异,传统建筑不同程度的破损或严重失修,所有这些建筑形象与历史街区传统风貌格格不入,大大地损害了建中路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形象。; 街区内建筑密度较大,容积率较高,缺乏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和绿地,现已形成较为封闭的街区景观。; 一些已列为文物保护的建筑,仍被有的单位占用,无力收归文物部门管理。;;;; 首先,保护更新应着眼于整个街区,而不是局限于几条街道立面或单体建筑的保护。其次,保护更新着眼于建中路商业、文化、居住、旅游活动的复苏和发展。同时,保护更新着眼于整体传统风貌的提高,而不是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单纯修复和模仿。基于此,提出下列目标: ①保护建中路历史街区传统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历史真实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