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_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β_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

外源性β-内酰胺酶是我国不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化学物质。违法使用的目的,是为了掩盖违规使用大环内脂类等抗生素治疗奶牛疾病的行为。但是,内源性β-内酰胺酶的产生机理也是科学研究基本确认的事实。 近几十年来,国际国内畜牧业养殖奶牛过程中无限制使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动物、家禽等食用动物各种炎症、败血症、水肿病等病症,造成革兰氏阳性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一般通过4种途径。 (1)产生β-内酰胺酶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开环失活,这是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目前发现的β-内酰胺酶已超过300种,它通过与β-内酰胺环上的羰基共价结合,水解酰胺键从而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开环而失活。 (2)改变抗生素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的亲和力。当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PBP结合后,PBP就会失去酶活性,使细菌细胞壁的形成部位破损而引起溶菌,反之,则成为耐药菌。PBP基因的变异,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法与之结合或结合能力降低,这是形成耐药的根本原因。 (3)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发生改变,使药物难以进入细菌内。如生物膜的形成。 (4)细菌体内的能力依赖性主动转运机制,将已进入细菌内的抗生素泵出体外,也可导致耐药性。 由于细菌耐药产生的内源性β-内酰胺酶有300多种,同外源性β-内酰胺酶的分别鉴定检测技术尚未见报道。而目前各检测机构正在研究的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无论是化学仪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还是微生物法,其检测原理都是:测出的β-内酰胺酶无法判定是人为添加的或是耐药细菌产生的。 奶制品中检出的β-内酰胺酶有可能是非法添加的,也有可能是细菌产生的。耐药性产生的机理很复杂,细菌耐药基因的转移、共生菌协同以及基因交叉耐受,等影响都要考虑。另外,根据现有的国际食源性抗生素耐药微生物的风险管理原则,建议加强畜牧业奶业生产全过程,而终产品的β-内酰胺酶检测始终是一个辅助手段,凭检测结果很难处理。 化学家们要尽快建立内源性和外源性β-内酰胺酶的分离鉴定技术,当然这种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 1.常规方法 (1).微生物法: [原理] 以一种对青霉素高度敏感的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指示剂,试验时如果被测细菌株产生青霉素酶,破坏了青霉素,则此高度敏感菌株即可生长,否则,指示剂则被抑制。 [方法]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用棉拭子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于琼脂培养基上,或倾注方法将枯草芽孢杆菌混于琼脂平板内。然后将被测菌与产青霉素酶阳性及阴性对照菌株,按下图接种划线,在琼脂培养基中央放置一含青霉素G(1单位)纸片。放置35℃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如被检菌产生青霉素酶,则沿着被测菌处的枯草芽孢杆菌抑菌环出现凹痕(2).碘量法[3] [原理] β-内酰胺酶能裂解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形成青霉噻唑酸,它与淀粉竞争游离碘,破坏了碘和淀粉的兰色复合物,使兰色变为无色。 [方法] ①将0.25克青霉素溶于41.7mlPH6.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使其浓度成6000ug/ml。取0.1ml于一小试管中。 ②将培养18-24小时的细菌在含青霉素试管内制成浓厚菌悬液(109/ ml)。 ③在37℃水浴中放置30分钟,不时摇动,使酶能破坏青霉素。 ④加入1%可溶性淀粉溶液0.5 ml,摇匀。 ⑤加入碘液0.02 ml。 ⑥在37℃水浴中放置10分钟,观察结果。 [结果] 在10分钟内能使兰色完全消退的菌株为β-内酰胺酶阳性,不消退者为阴性。 [注意事项] ①由于青霉素很容易分解,因而用于实验的青霉素应新鲜配制。 ②淀粉也新鲜配制,在100 ml蒸馏水中加入1克可溶性淀粉,放到开水中水浴直到淀粉溶解。 ③实验应按照步骤操作,如果碘加得过早,酶反应就会停止,产生假阴性结果。 ④每次试验最好用阳性和阴性对照。 (3).纸片酸度定量法[3] [原理] β-内酰胺酶能破坏青霉素中的β-内酰胺环,形成青霉噻唑酸,使PH降低,指示剂溴甲酚紫颜色由紫变黄。 [方法] ①将一小片Whatman滤纸放于空平皿中。 ②让滤纸吸足青霉素溶液(0.05M磷酸缓冲液,PH8.0+0.2%溴甲酚紫+5%无缓冲剂的结晶青霉素)。 ③用接种环把10-20个菌落涂到滤纸上, ④盖好平皿后,将滤纸片在37℃孵育30分钟,观察结果。 [结果] 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使滤纸颜色由兰色变黄色,一般在10分钟内即能看到。 (4).产色头胞菌素法[4] [原理] 产色头胞菌素如头胞硝噻吩(nitrocefin)的β-内酰胺环能被β-内酰胺酶所破坏,使其颜色由浅黄色变为粉红色,以此来测定细菌的产酶情况。 [方法] 将头胞硝噻吩(nitrocefin)纸片置于干净的平皿内,用无菌的牙签或接种环挑取细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