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轮复习_隋唐时期
一、隋唐时期的基本史实;;选官制度;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P16
隋文帝综合汉魏官制所创立于唐朝完善的中央行政制度。特点在于分散丞相及中央机构权力,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表明我国古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的表现,保障了封建统治秩序。
(1)形成
魏晋时三省制形成,隋唐发展完善形成三省六部制,其分工是中书省掌管政令决策,门下省审议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辖六部处理日常一切军国事务。
(2)特点(专制之下分权制衡,表明封建官僚制度、专制集权制度趋于成熟。 )
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这样互相制衡,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的效率。
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审核(门下)至执行(尚书)。
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3)演变
“三省六部”是自魏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三省制,不同时期的统治者都作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宋代三省六部之外另设“中书门下”、枢密使、三司使。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之制,其实质是强化了皇权。;第四阶段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创新:三省六部、门下省谏议、科举、曲辕犁、缂丝、科技成就如发明火药,雕版印刷等;
开放:开放开明政策,科举,门下谏议;海陆丝绸之路,对外贸易、重农抑商政策松动、三教合一、草书
规范:三省六部成熟、科举制;步犁定型,坊市制; 书法理论成熟、楷书、绘画创制法度
;2013年高考文综(北京卷)
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2)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
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
历史原因。(10分)
变化:
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
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
原因:
①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
②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
③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2012年1月韶关一模38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迄今为止,现代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三次大转变。按照日本京都史学派的奠基人宫崎市定的研究,中国的“唐宋之变”,是人类由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最为重要的标志,也揭开了现代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转变和大转型的序幕(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转型分别为西方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的兴起)。——胡鞍钢 王绍光 周建明 韩毓海合著,韩毓海执笔《人间正道》材料二:李世民设计的“管理结构”是一种“三权分立”的均衡结构。(1)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史实论证唐宋的“现代”大转型。(6分)
政治:三省六部体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原则;
经济: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市民阶层壮大。
文化:儒家思想趋向于思辨及体系化(理学的形成及发展)、文化出现了通俗化(平民化)的趋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