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3 页 共 NUMPAGES 3 页
关于“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二课时)”的教学反思
洛阳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唐卫福
本学期根据学校实际工作需要以及学校教导处的工作安排,在广大教师的亲切指导下,我代表数学(中学)组参加研讨课,课后老师们进行了评议.我非常感谢组内老师以及所有听课老师们对本节课提出的宝贵的建议和意见.现本人就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以及课后评议的情况结合教学设计反思如下:
一、导入新课部分
本节课采用了直接导入新课的方式,目的在于简洁,直接地告诉学生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紧接着,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在探索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领会“消元法”所体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朗读,一方面为了加深一下印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发展学生语言.
二、讲授新课部分
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让学生认真阅读第99–100页的内容,思考下面3个问题
1.理解并解决第99页两个思考的内容;
2.看例3重点理解①×3,②×2的目的;
3.总结例题的解题步骤.
目的在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本节对加减消元法的讨论仍从前面出现过的方程组,说起.由于学习了代入法,学生已经能够解这个方程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观察方程组中两个方程里的系数,发现它们之间的相等关系,并根据这种特定关系得出新的解法——通过两方程相减实现消元.然后又引导学生对方程组,进行类似的思考,发现两个方程里的系数互为相反数的关系,并根据这种特定关系得出新的解法——通过两方程相加实现消元.
上面的两个方程组是产生加减法的引子,其中未知数系数的相等或相反关系,是直接使用加减法实现消元的条件.
在两个简单例子之后,对另一种具体的消元解法——加减法的过程进行了归纳.加减法通过“把两个方程相加减”实现消元,而加减的条件是“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这样也解决了问题1.
为了加深学生对加减法概念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阅读两次概念内容,同时把文字和数学符号进行了详细对照,利用了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
然后通过讲解例题3来解决问题2和问题3
例3 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例3中两个方程中没有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同,直接加减这两个方程不能消元.为消元需要在方程两边乘适当的数,使某个未知数在两方程中的系数相等或相反.引导学生,试一试,能否对方程变形,使得这两个方程中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同.
最后,经过分析:①×3,②×2可以使得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变形过后,可以用加减法得以消元.
教师活动:引导、启发①×3,②×2的目的,并适当指导,进行板书,总结解题步骤;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归纳答案(是为了找出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将系数不同或不相反的变形成相同或相反,目的是为了利用加减法进行消元,从而得到方程组的解).
这样,随着例3的解决,问题2和问题3迎刃而解.
三.课堂练习部分
课堂练习部分是本节课的失败之处,事后我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并及时总结失败的教训.我想:并不是学生不聪明,关键在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没有形成,没有做到举一反三,仅仅是对例题3进行了模仿,没有深入地对问题的形式和特点进行理性的分析,从而导致错误连篇.另外,和在我讲授过程中手势语表达不够标准、不够到位也有一定关系,可能有一定障碍,这也告诉我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要多多练习,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还有就是在解决练习之前,没有把题型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刚刚开始解决此类问题,学生可能也有点棘手,而我却过高地估高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还不够深入了解也有一定关系.
在学校组织的这次组内研究课中,我向组内的李冬霞、谢东萍、李雅聪等老师学习到了很多教学中的实际经验,不管是从课题的选择,还是教学设计的准备,课件的制作等等,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使我学习到他们的很多优点,在这里,由于时间关系不再一一说明,这笔优秀的经验是一种财富,将会永远指导和影响着我,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差距,受益匪浅.并且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自己也得到了锻炼,有效地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