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和答案(文档).doc

山东聊城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和答案(文档).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聊城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和答案(文档)

二〇一二年聊城市初中学业考试 语 文 试 题 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将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答卷上。 3.试题答案直接写在答卷上。考试结束,答卷和试题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放飞思维,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近年来,一场曹操墓“争夺大战”在yī wàng wú yín?的中原大地激烈展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cái huá héng yì?的曹植,却静静地长眠于东阿鱼山脚下,少人问津。 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 B.“三”在古汉语中往往泛指多次。“五日三省吾身”“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三”都是这个意思。 C.诗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化出许多不同的形式。诗、词、曲,从文学角度看,都是诗歌。 D.“狼来了”“大人国”“智取生辰纲”“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分别出自《伊索寓言》《格列佛游记》《水浒》《西游记》。 3.下面《我爱你,中国》这段歌词中加点词语对表达爱国之情的作用是什么?(2分)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 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 我爱你森林无边 我爱你群山坞 我爱你淙淙的小河 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 4.按要求填空。(14分) ①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②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 ④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⑤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诗经·秦风》) ⑥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表现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 。” ⑧龚自珍《乙亥杂诗》中“ , ”两句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誓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⑨有一种品质叫无私,有一种情感叫无悔,把它化作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那便是“ , 。” ⑩写出与鸟有关的古诗句。(连续的两句)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枝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2分) (二)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21题。 (一) 细菌与安全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