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郭静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体会崔莺莺长亭送别的心情,分析其人物形象,探讨爱情的真谛。
鉴赏曲词的景物描写,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设想】
王实甫的《西厢记》演了几百年仍长盛不衰,这与它的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王实甫生活的年代主要在十三世纪,他对爱情提出了何种新的认识?当一种感情需要表达时,王实甫又是怎样把这种抽象的感情写的生动感人?这两个话题是本节课探讨的重点。针对此,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以体验莺莺送别张生的心情为突破口,分析莺莺的人物形象和爱情观,探讨王实甫对爱情真谛的思考。
?以诵读为辅助,?以著名学者王国维的名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理论依据,鉴赏文中的典型曲词,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品读背诵经典曲词【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
【教学过程预设】
课堂导入
课前播放越剧《西厢记长亭送别》节选片断,创设情境氛围。
“离别”一直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恒久话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朋友间的离别;“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亲人间的离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情人之间的离别。古时候,人们往往在长亭为亲朋好友设宴饯别。今天我们就将目光投到十里长亭,去体验莺莺和张生的刻骨铭心的别离。
切入文本,整体感知
“长亭送别”这折戏,写莺莺、红娘、老夫人等到十里长亭为“上朝取应”的张生饯行,通过十九支由莺莺主唱的曲词,展现了一幅凄美动人的别离图,刻画了莺莺送别时浓烈的离愁。按时间顺序和人物活动情状,抓住“长亭”和“离愁”两个关键词将曲词分为四个场景。
明确:赴亭惜别(【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长亭饯别(【脱布衫】——【朝天子】)
临别叮嘱(【四边静】——【二煞】) 离别愁思(【一煞】【收尾】)
崔莺莺之我见
(一)分别品读这四个场景的曲词,请同学朗读【收尾】部分,思考并讨论“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的“烦恼”到底是什么样复杂的心情?并举例分析。
结果预设:1.贯穿全篇的离愁别恨。
2.对世俗观念的怨恨,对爱情的珍视,对功名利禄的厌弃轻视。
(莺莺只求与心上人厮守终生,并不在意世俗功名,“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怨愤地诅咒将他们拆散的功名,称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3.对张生和爱情忠贞的浓浓担忧。
(【五煞】对张生旅途无人扶持,最难调护的担忧;【二煞】“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表现了莺莺的不安:担忧张生身荣弃妻,忘情负义。)
(二)通过对崔莺莺复杂心情的解读,你对崔莺莺这一人物形象和她的爱情观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讨论结果预设:莺莺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主和幸福爱情生活的多情忠贞女子。 在这一折《长亭送别》中莺莺交织着复杂的愁思,对“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的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即将来临的“南北东西万里程”的别离的无限悲戚,对逼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强折鸳鸯在两下里”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对当时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爱情悲剧的不尽忧虑。莺莺在送别张生时的依恋、痛苦、怨恨、忧虑,都是与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她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在她看来,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纯真专一、天长地久的幸福爱情,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因此,临别时,她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总之,莺莺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着,她的离愁别恨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这就把莺莺的思想感情由一般的离别之苦,推到追求纯粹、勇敢的爱情理想的高度。
四、一切景语皆情语
《红楼梦》中得林黛玉读完《西厢记》只觉“词句警人,满口余香”,而《长亭送别》则是其中的“一首浓烈的抒情诗,一幅浓疏有致的水墨画”,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同学们,在这“深沉的美感”中,你们是怎样感受到愁的呢?请同学们再读【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四支曲词,思考这四支曲词最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并任选一支曲词尝试鉴赏。
明确: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例1:最典型的莫过于《端正好》唱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①选取有代表性的暮秋之景物:天上飘着白云,西风凄厉,吹红了枫叶,菊花飘落满地,大雁哀鸣着南飞。
②景物特征:勾勒出暮秋萧瑟、凄凉的气氛。
③衬托人物的心情:衬托出了主人公内心离别前的伤感和痛苦压抑心情。
(教师评点:这段描写化用范仲淹《苏幕遮》一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其情其景也让人想起柳永《雨霖铃》中的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岭南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1课《画中有话 建设者之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docx
- 运用综合注射防腐方法《遗体防腐技术》教学课件.ppt VIP
- 大型事故遗体防腐整容综合服务策划方案范文4篇.docx VIP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汽车修理工(技师/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新教材】人教A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分课时全册教学案+知识点总结.doc
- 2025年秋学期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docx VIP
- 福建中医药大学《传染病》手足口病.ppt VIP
- 岭南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1课《画中有话 建设者之歌》 课件.ppt
- T_SXNA 003-2021_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护理规范.pdf VIP
- (完整)《将进酒》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