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中国观.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朝皇帝的中国观

清朝皇帝的中国观 作者:郭成康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博士生导师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步 发展以至最后定型的关键时期。清朝不仅对奠 定今天中国的版图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且近现代国家意义上的中国概念也是在清朝统治时期 才出现的。今天无论汉族,还是众多少数民族,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自己的祖国是中国 。 看起来这似乎无需论证,其实,中国各族人民从民族认同到对统一国家的认同经历了几千年 漫长岁月的积淀与整合,在清朝统治的三百年间,才最终成为定局;而作为主导那一时期中 国政治的清朝皇帝对中国的体认 ,以及他们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实践行为 ,无疑具有举足轻重 的作用。 清开国时期的国家概念 明代的中国,主要依托中原农耕地区的明朝 ,隔九边与蒙古族所建立的北元及尔后的鞑 靼、瓦剌以敌国长期对峙。迨明朝末造,东北边陲建州女真崛起。从明万历十一年( 1583) 努尔哈赤起兵,到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 1644)清兵入关定鼎燕京,大约60年间,见 于文献记载的满洲使用的国号有 “女直国”、“建州国”、“后金国”、“大金国”和“大清国”。(注: 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 “满洲源流”载,清皇室始祖布库里雍顺 “其国定号满洲”,“南 朝误名建州”。这是清初《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撰稿者的杜撰。清开国时期从未使用“满洲国” 一称。据潘喆、李鸿彬、孙方明编:《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一辑第298页。中国人民大学1984 年版。) 万历二十四年(1596)努尔哈赤致朝鲜方面的回帖中自称 “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 之主”。(注:《建州纪程图记》第22页。辽宁大学《清初史料丛刊》 1979年版。) 这是努尔 哈赤使用“女直国”国名的最早记载。“女直”即女真,因辽兴宗讳宗真,故改称女真为女直 。 万历三十一年(1603)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筑城 ,两年后致辽抚赵楫、总兵李成梁的呈 文中说:“我奴儿哈赤收管我建州国之人,看守朝廷九百五十余里边疆 ”。(注:转引自黄彰 健《奴儿哈赤所建国号考》一文( 台湾文海出版社《清史论丛》第一辑 )。) 万历三十五年 (1607)三月努尔哈赤又致书朝鲜国王: “建州等处地方夷王佟呈,为夷情事。朝鲜国王知 道,有天朝、你朝鲜、我达子三国”。(注:转引自黄彰健《奴儿哈赤所建国号考》一文(台 湾文海出版社《清史论丛》第一辑 )。) “建州国”之称一直沿用到万历四十六年( 1618)与 明朝彻底决裂,才由“后金国”取代。(注:苕上愚公:《东夷考略·建州》万历四十六年四月, “闰四月,奴儿哈赤归汉人张儒绅等赍夷文请和 ,自称建州国汗”。据潘喆、李鸿彬、孙方明 编:《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一辑第 70页。中国人民大学1984年版。) 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努尔哈赤在致朝鲜国王书信中首揭后金国号 (注:据《东夷 考略·建州》,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战役后,朝鲜 “咨报奴酋移书声吓,僭号后金国汗,建元 天命,斥中国为南朝,黄衣称朕,意甚恣”,《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一辑第74页。),直到明 崇祯九年、金天聪十年(1636)改国号为大清,金国作为国号近 20年。 “女直国”(建州卫)、“建州国”表示努尔哈赤对女真及建州女真的民族认同,国名反映 建州女真模糊的国家概念:“后金国”、“大金国”则表明即将完成及已经完成统一的女真各部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