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固定污染源空气污染防制费检测作业规定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壹、背景說明;硫氧化物排放標準
94/7/1後,全國之低硫燃油含硫份均0.5%
硫氧化物適用費率之條件
依防制區適用不同費率級距
依全廠累計排放量選擇累進費率
裝設置控制設備或製程改善及其製程能有效減少硫氧化物排放
;一、排放標準判定;二、排放量計算引用數據;;;固定污染源自行或委託檢測及申報管理辦法(92.02.19)
第三條:檢測頻率相關規定
每年檢測一次
第二年以後之定期檢測,應於相同於第一年定期檢測月份之前後一個月份期間內進行檢測
每六個月檢測一次
於每年1-6月期間及7-12月期間內應各執行一次檢測。
但二次定期檢測間隔不得超過九個月。
每三個月檢測一次
於每年1-3月、4-6月、7-9月及10-12月期間內應各執行一次
第四條:檢測期間之操作要求
污染防制設施應維持正常運轉
且操作條件應符合下列規定之一
應實施定期檢測期間最大產量或燃(物)料使用量百分之九十以上。
操作許可證登載之許可最大產量 或燃(物)料使用量百分之八十以上。;固定污染源自行或委託檢測及申報管理辦法(續)
第五條:擇一(定數量)檢測之數量規定
擇一檢測之數量(X)之擇定,當地主管機關得依下列方式計算辦理:
X= ln N,以四捨五入方式取整數,ln:自然對數
N:相同型式、規模、操作條件及污染防制設備之固定污染源數,N≧2
第六條:污染源收集至同一管道排放者之檢測頻率
應符合個別檢測項目及頻率
應依較高之頻率執行定檢
第十條:以電子網路傳輸方式申報檢測結果摘要表;三、檢測報告書有效性;一、以檢測資料計算空污費;空污費收費辦法(續)
第十四條第一項:污染物排放量計算方式
污染物小時排放量(Ps值及Pn值 )
硫氧化物(kg/hr) (以SO2表示 )
Ps=2.86×10-6×校正前濃度值(ppm)×校正前廢氣排氣量(Nm3/min)×60min/hr
氮氧化物(kg/hr) (以NO2表示)
Pn=2.05×10-6×校正前濃度值(ppm)×校正前廢氣排氣量(Nm3/min)×60min/hr
單位活動強度排放量(Es值及En值 )
Ps Pn
ES= En=
Qd ×含硫份(S%) Qd
Qd:檢測期間主產品產量或燃(物)料使用量
季排放量
SOx=Es×當季主產品產量或原(燃)物料使用量×含硫份(S%)
NOx=En×當季主產品產量或原(燃)物料使用量;空污費收費辦法(續)
第十五條第二項:四捨五入,及小數點取位原則
排氣量及排放量(Ps及Pn)之計算,均至小數點第二位
含氧率之計算,至小數點第一位。
污染物單位活動強度排放量(Es及En),至小數點第三位
產品產量或燃(物)料使用量,至小數點第二位。
濃度值之計算,依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之檢測報告位數表示規定辦理。; 參、空污費計算;以一小時採樣為例(續)
本季低硫燃油使用量為
1,000公秉(含硫份0.5%)
SOx季排放量
=1,000×12.533×0.5=6,266.50kg
NOx季排放量
=1,000 × 4.222=4,222.00kg;注意事項--方便由濃度及排氣量來驗算排放量
「檢測結果摘要」 及定檢系統中,僅乾基排氣量實測值
建議
「檢測結果摘要」新增乾基排氣量校正值,方便檢核;注意事項
常見油表紀錄時間間隔過久或廠商未裝設油表
「檢測報告撰寫指引」:採樣人員與公私場所皆有責任
「七、採樣期間,採樣人員應會同受測污染源之管理或操作人員至現場勘查受測污染源之操作條件產品產量或燃物料之使用量,並予以登錄記載於檢測日誌及報告上。」
「檢測報告撰寫指引」之檢測結果摘要-受測污染源資料
建議
???測公司出具檢測報告時,於檢測結果摘要之備註欄位說明Qd之計算過程。如各時段油錶紀錄或推估方式
另建議請縣市於許可核定過程,要求廠商裝設油錶
;注意事項
廠商需自行計算Es、En,常常算錯
建議
請檢測公司由Qd值,依收費辦法第十四條,代為計算單位活動強度排放量。
於檢測結果摘要新增「單位活動強度排放量」欄位 ;;簡報完畢.敬請指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