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面直角坐标图-第二单元大气
专题 3 图标判读
;【考情报告】;;【复习策略】;【考向预测】;;; 第二,根据“柱”或“线”的高矮,读准对应的坐标数值,分析其变化趋势。例如,判读玫瑰图时应明确坐标中心点的概率为0,离中心处越远概率越高,常见的如风频玫瑰图。第三,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像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步区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并对地理事物峰值、谷值及谷峰变化进行分析,否则就无法总结出地理规律。如人口变化特点,不一定呈现稳定增长或一直下降的趋势,有可能呈现波动增长,需结合图示信息准确解读分析。第四,当出现左右纵坐标甚至多个纵、横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第五,特别要看清纵坐标单位数值,不能简单以“柱”或“线”的高矮来比较大小。第六,判读坐标的变化趋势时不能有定势。如横坐标不一定总是向右增大。;2.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
在阅读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时,要把握四个关键:第一,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第二,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第三,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而不像其他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可多可少。第四,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可能三条数轴上的值全部向右由大到小或全部向左由大到小。; 判读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应掌握四个环节:第一,读准三个坐标轴的原点及变化趋势,如上图中的箭头①、②、③所示的方向。第二,过某点作平行于和所读坐标轴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的平行线a、b、c。第三,找出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读出数据。上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5岁为73%;65岁以上为4%。第四,切不能简单采用直角坐标的读图方法,沿某点向坐标轴作垂线,这样读出的数据信息是错误的。;例1[2010·地理卷] 下图反映单位体积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
量与气温的关系。
;? 探究点二 结构图的判读技巧 ;2.柱状图的判读技巧
柱状图是采用不同高度或长度的线柱,表示地理数据大小的图形。它能够直观地表现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差别。
判读柱状图时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要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出现左右纵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第二,思考各项目之间的联系;第三,对柱值的高低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纵坐标因子随横坐标内容的变化;第四,分析原因,提出建议。;3.线性图(曲线图、折线图)的判读技巧
线性图(曲线图、折线图)是采用曲线或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统计图。这种图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及依存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学地理中常见的曲线图是动态曲线图,用来显示和比较地理事物随时间发展变化的情况,如某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等。这种图一般以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地理事物动态水平。
判读线性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看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第二,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第三,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表示纵坐标项目与横??标要素之间呈负相关,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小。第四,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进行分析、评价。;例2[2009·宁夏卷] 图3-3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探究点三 表格的判读技巧 ;;? 探究点四 景观图的判读技巧 ;例4 [2010· 天津卷]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11·全品预测] 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
要素的综合体。图中O点为1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它相对
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109°E,34°N)向正西偏531 km,向正
北偏448 km。P1、P2分别是仅考虑单一因素影响所形成的2000
年土地覆盖重心。据图回答1~2题。;读某城市的工业结构图,回答3~4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