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心因性暴食症.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因性暴食症

授課老師:蔡順良 教授 專題報告:林千舜 簡報修自:黃宜婷、白潔文、張維倫;報告大綱;心因性厭食症 anorexia nervosa;A.拒絕維持正常體重 (體重低於正常體重的85%) B.極度害怕體重增加或是變肥胖 C.身體心像扭曲 (不停批評鏡中自己、對身材有知覺障礙) D.女性會出現無月經症 (男性是性慾減退和偏低的睪固酮); 禁食型(Restricting Type) 患者以嚴格限制飲食的方式達成減重目的 暴食/清除型(Binge-Eating/Purging Type) 1.患者會經常處於暴食和催吐的循環中 2.清除方式:自我誘導的嘔吐、瀉藥、利尿劑、灌腸… ;研究指出,暴食/清除型比禁食型患者會出現更多人格疾患、衝動行為、偷竊、酒精和藥物濫用,易有社交畏縮及自殺企圖。 兩種次分類不是那麼容易區別,因為近年發現有2/3的女性患者一開始是禁食型,但在8年後轉變成為暴食/清除型。 ;心因性厭食症在青春期中段出現,平均初發年齡約為17歲。 多出現於節食或是會出現生活壓力後。 終生盛行率不到1%。女性約0.5%,而男性大約是女性的1/10。 死亡率是15-24歲女性的12倍。 死亡常是飢餓的生理後果或意圖式的自殺。 即使存活常有無法回復的腦部萎縮。 ;男性患者的症狀和其他病徵與女性患者並無顯著不同。 性別差異較常出現在強調女性美的文化。 (在過去幾十年來,無論東西方皆不斷強調瘦即是美,EX:時尚秀、名模瘋) 女性:憂鬱症、強迫症、畏懼症、恐慌症、酒癮和各種不同人格障礙。 男性:情感疾患、精神分裂、物質依賴。;血壓下降、心跳速率減慢 腸胃道問題 骨質密度下降、皮膚乾燥、指甲易碎 賀爾蒙改變、輕度貧血 腦波異常、神經系統受損、腦部結構改變 偏低的鉀造成腎臟傷害、腎衰竭 ;心因性暴食症 bulimia nervosa; 相同處 對肥胖的極度恐 復發率高,仍能復原; A.重複發生的暴食發作 B.反覆出現補償行為(催吐、禁食、過度 運動)以避免體重增加 C.暴食伴隨不當補償行為的頻率達到標準 (3個月內每週2次) D.自我評價被身材和體重不當影響;偷偷進行暴食行為而完全沒有飽食感 常在一個人或早上、下午出現暴食現象 逃避慾望的隔天早晨較易有暴食行為 經歷或察覺到負面的社交互動後易暴食 可能在發作時失控、經歷解離狀態 對暴食感到羞愧、嘗試掩飾 在暴食期過後因厭惡而有催吐行為 害怕變胖、對身材感到不滿意;清除型(Purging Type) 在暴食發作期間,曾規律從事自我誘導的嘔吐或不當使用瀉藥、利尿劑或灌腸。 非清除型(Nonpurging Type) 在暴食發作期間,使用其他不當的補償行為(如禁食或過度的運動),但不曾規律的從事自我誘導的嘔吐或使用洩劑、利尿劑或灌腸。;;心因性暴食症常發生在青少年晚期或成年初期,大約是18~24歲時。 約高達九成為女性個案,預估女性的暴食症終生盛行率約為人口的1%~2%。 常同時被診斷出患有其他精神疾病。 自殺率較一般大眾高。 ;Q.身體內外的變化…; 暴食疾患 binge eating disorder ;暴食疾患症狀;暴食疾患相關釋疑;飲食性疾患的病因學; 遺傳因素 (p.364); 下視丘外側受損與心因性厭食症之間關係?; 內生性鴉片物質(減少痛覺、提振情緒、抑制食慾); 神經生物因素(p.365); 社會文化因素 美的標準 ? ;; 心理動力觀點(p.373);人格特質 ;風險因子:家庭關係不佳、支持程度低、家 庭衝突高、家長缺乏溝通技巧等等 米紐慶「家族系統理論」 兒童家庭有些誘發飲食障礙的特徵;兒童的飲食障 礙在協助家庭避免其他衝突時也有相當重要性。 飲食障礙患的家庭顯示出下列特徵: 1.糾結 2.過度保護 3.僵化 4.缺乏衝突解決之道 ;兒童受虐 ; 認知行為觀點 ; 心因性暴食症認知行為理論摘要圖; 暴食症患者常有語言表達上的緊張,使 患者感覺難以被他人瞭解的感受,並經 驗到廣泛性的緊張狀態,研究發現,暴 食症患者自我撫慰能力稍低、有較多的 寂寞感,使暴食症患者在調節負向情緒 上的能力較不足。;飲食性疾患的治療與預後 ;心因性厭食症的治療(p.381);心因性厭食症的治療;心因性厭食症的心理治療;策略:午餐會談,使孩子的飲食不再是家庭衝突的重心。 挑戰人際糾葛:支持個人生活空間、支持次系統、支持家庭系統中的階級組織 挑戰過度保護 挑戰迴避衝突:升高衝突,與其中一方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