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江西武宁狮尾洞钨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作用探讨-江西省地质学会.doc

江西武宁狮尾洞钨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作用探讨-江西省地质学会.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武宁狮尾洞钨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作用探讨-江西省地质学会

江西武宁狮尾洞钨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作用探讨 曹钟清 占岗乐 左全狮 温文渊 但小华 (江西省地矿局赣西北大队,江西九江市,332000) [摘要]狮尾洞钨矿床是近年江西武宁大湖塘地区取得重大突破的特大型矿床之一,其产于江南隆起西段,属与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有关的大脉型与细脉浸染型复合、黑钨矿与白钨矿共生的钨(铜、钼、锡、银)热液矿床。本文叙述了矿床成矿背景和条件、介绍了矿床地质特征,对围岩蚀变、隐爆作用、成岩成矿演化等成矿作用作了初浅探讨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 [关键词] 钨矿床 白钨矿 细脉浸染型 狮尾洞 大湖塘 1地质背景与成矿条件 1.1区域地质背景 1.1.1构造位置 工作区处于扬子板块南缘,隶属江南地块之九岭—鄣公山隆起西段。属九岭山钨钼铜成矿带中部,大湖塘—同安钨(锡)钽铌多金属矿带的北段,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图1)。 图1 大湖塘矿集区区域构造位置图 1、扬子古板块;2、华夏古板块;3、萍乐结合带;4、中新生代坳陷;5、深断裂;6、九岭成矿带范围 1.1.2地层岩石 区域地层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浅变质岩,为一套断陷环境形成的深海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岩性以变余云母细砂岩为主,其次为千枚状页岩、板岩,呈厚层状,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南东,倾角60~80°。 1.1.3构造 褶皱构造为九岭复式褶皱中的靖林—操兵场次级背斜东延部分,呈北东走向,区内出露长18公里,至狮尾洞被晋宁期岩体所冲断。断裂构造主要有近东西(北东东)、北东—北北东向,次为北西和南北向四组。近东西向断裂控制了燕山期岩浆岩和矿床分布,是主要控岩控矿构造;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在区内最发育,以压扭性为主,与东西向断裂复合控制岩体、岩脉或矿脉的展布,但后期又切割或错断岩脉和矿脉,有多次活动迹象;北西向断裂切割晋宁期侵入的黑云母花岗岩体,并控制燕山期花岗岩的展布,对区内控岩控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南北向断裂在区内分布不广,主要为成矿后期断裂(图2)。 图2 大湖塘钨(锡)成矿远景区地质矿产图 1.第四系坡积物 2.双桥山群变质云母细砂岩、砂质板岩、千枚状页岩、云英片岩 3.燕山晚期花岗岩 4.燕山晚期花岗斑岩 5.燕山早期白云母花岗岩 6.晋宁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7.花岗岩脉 8. 隐爆角砾岩9.隐爆角砾岩筒 10.石英脉 11.实测及推测正断层 12.实测及推测不明断层13.实测及推测地质界线 14..地层不整合界线15.钨水系沉积物异常(PPm) 16.锡水系沉积物异常(PPm) 17.大(中)型钨矿床 18中(小)型矿床(点) 1.1.4岩浆活动 区内大面积出露中酸性—酸性岩体,其中以晋宁期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为主体,呈岩基产出,是成矿的主要围岩。其次为燕山期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中—粗粒黑云母花岗斑状岩及花岗斑岩等,呈岩株、岩瘤或岩枝遍布全区,以新安里椭圆形小岩株规模最大,次为东陡崖岩瘤,与钨、锡、钼成矿关系密切。 (1)晋宁期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γ22),同位素年龄837 Ma,呈岩基产出,侵入于双桥山地层中,区域大片出露,属九岭岩基的一部分,是区内主要成矿围岩,岩石中局部发育硅化、黑鳞云母化等蚀变。 (2)燕山期岩浆岩,同位素年龄145—136Ma,本期岩浆岩侵入于九岭岩基中,为燕山早期第三阶段至燕山晚期第一、二阶段的产物,主要呈岩脉、岩枝,少数呈小岩株,岩瘤产出,遍布全区。 燕山早期第三阶段岩浆岩(γ52(3)) 岩性为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多呈小岩脉产出,较少呈岩枝,岩株产出,在新安里北东出露的规模较大黑云母花岗岩体呈椭圆形小岩株产出,总体呈南北向展布,其余小岩脉呈北东或南北向分布,规模长一般一百米—几百米,宽几米—几十米。花岗岩中钨、锡、钼、铜含量均较高,与区内已知的钨锡矿体及钼、铜成矿关系密切,是主要的成矿母岩。 燕山晚期第一阶段岩浆岩(γπ53(1)) 岩性为黑云母花岗斑岩,细晶花岗岩,多呈脉状,少数呈岩枝产出,近东西走向为主,少数呈北北东向展布,与区内钨锡成矿关系密切。 燕山晚期第二阶段岩浆岩(γπ53(2)) 岩性为花岗斑岩(或石英斑岩),同位素年龄107 Ma,呈岩脉产出,多呈南北走向展布,岩脉厚几米—几十米,长几十米—几百米,该岩脉明显切割含钨石英脉,为钨成矿后期产物。在狮尾洞一带见有与花岗斑岩同期的花岗细晶岩脉。 1.1.5地球化学特征 区内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已圈定W、Sn、Mo、Cu等组合异常,分布于大河里—杨师殿、狮尾洞—新安里一带,异常总面积达110km2,其中甲类W异常4处、乙类Sn异常5处、乙类Mo异常4处、乙类Cu异常4处。各异常浓度分别为:W16~240×10-6,最高值1440×10-6;Sn8~100×10-6,最高值>5000×10-6;Mo30~35×10-6,最高值5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