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部分织布
第三部分:织 布
3.1. 针织
3.1.1. HYPERLINK \l _1_针织布的结构与特征 针织布的结构与特征
针织系利用经纱或纬纱,按平行方向,在前进途中以纱环方式将纱线与纱线套合到一起而成布。
纬编织物纱环的结构:其中一根纬纱以横向前进,以纱环方式与上、下二邻纱之纱环互相套合而成布,如图 2-11 所示。
经编织物纱环的结构:其中一根经纱纵直前进,以纱环方式与左右二邻纱之纱环互相套合而成布,如图 2-12 所示。由纱环方式套合而成的针织布,其组织内的纱线系依靠套合处的纱环、锁套力,而得以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之上,即使组织不够紧密,纱线表面不够粗糙,也不会损及结构之均一性,然而这种套合方式在本质上,就不够紧密,因而它无法限制纱线在组织内游动。会赋予织物抗皱折,不易破,伸缩合体柔软舒适等特性。可是它也予针织物易松弛变形,不光滑、不够硬挺,易生毛球等严重缺憾。
图 2-11纬编组织:
图 2-12经编组织:
表2-13梭织物与针织物之差异比较:
项 目 梭 织 布 针 织 布 (1) 结构(2) 组织结构(3) 耐摩擦式(4) 撕裂纯度(5) 热传导(6) 抗起皱性(7) 透气性(8) 抗起皱性(9) 尺寸安定性(10) 舒适感(11) 抗起毛球(12) 耐断纱破坏性 经+纬交织 紧密佳较差差差不佳差佳差佳佳 经纬单独套合 蓬松较差较佳佳佳佳佳差佳差差
编织品与针织品之织造,除了用手工外,均可利用机械作业,其产品系包括内衣和外衣,各种长短袜、手套、窗帘、地毯、及包装材料等等。依照线圈之制造方式:其织品大致分为两大类:(1)纬编织品,(2)经编织品。依加工方式又可分为:手工编织和机械编织。
纬编织品: 纬编织品在一般称为编织或针织品,其线路系横向通过而成织品,其线圈组合的形态如图1所示。一件织品祇需用单独一根线即可完成;也可再行拆开。其缺点织品有断线时,则产生连续之破孔。
经编织品:经编织品也称链式织品,线圈之组??形成态如图2所示。
其单独之线路之沿纵向通过,所需用之总线根数,需依织品宽度和线圈直行数而决定。因为每一根线在一行线圈之内只用一枚针,至多两枚针织成,单独的线条很难分离,但织品无连续破孔之虞。这种织造方式,大都是用于高级织品,或具有特殊目的之编制物。
手工编织
手工编织物原是一种家庭工艺,在我国民间盛为流行。手工编织的工具,是因其所编织之组合结构不同而有棒针( Club Needle )与??针(Beard Needle )的区分。
(1) 棒针
棒针的材料,一般使用材制或金属制,也有使用昂贵的象牙所制,近年来大都以塑料( Plastics )作棒针的材料。图3是编织进行图样,本图正进行中途左侧增针(即增加线圈)。
(2) ??针
? ??针(Bearded Beedle)编织又称『网绣』,因为这种编织物品,是以网状花纹结构而成的。
3.1.2. 针织物之分类、结构
针织机(Knitting Machine)以形式与构造方面来分类,约可分为下列四种:
圆形针织机(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扁形针织机(Flat Bar Machine)
变针针织机(Straight Bar Machine)
经编针织机(Warp Knitting Machine)
前3种属于纬编针类;其纱线之编入,是遵依纬线成横切入形式。第4.种独属经编针编针织类;其纱线是由经轴(Warp Beam)拉出,经给纱器(导纱器 Yarn Feeders)循经线或直线方向,绕入针钩编织。
在介绍织物结构之前,先介绍针织物结构的几个专用名词:
经圈(Wale):织物中线圈呈直排的,亦为纵式,称为经圈。
纬圈(Course):织物中线圈呈横排的,称为纬圈。 经密(Wales Per Inch):经圈每吷的密度亦叫经密。 纬密(Course Per Inch):线圈每吋的密度叫纬密。 走圈( Run 或 Ladder ):线圈抵受张力或其它原因而折断时,其上下所连接之经圈即失去联系:使织物面有一梯形空隙,此即为走圈。织物的密度与线畔的形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的关系是:经圈及纬圈之密度比例与所用纱线支数而决定线圈的形状。
图4所示,经圈与纬圈之密度比例为 3:2,但此种长形线圈, 多被编织于两件织物之间,作间隔纬圈之用( Slack或? Separating??? Course? )线圈长度之变更,可直接影响织物宽度及形状。
依据针织工程的过程中之拉线圈( Loop Drawing )方向及次序,一般将针织物分为:
平针组织(Plain Knitting):平针组织简称『平织』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