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家思想对古代文论的影响
PAGE
PAGE 28
道 家 思 想 对 古 代 文 论 的 影 响
道家思想影响古代文论的方式
古代文论的最初形式,是围绕着诗、乐展开的。在先秦诸子中,儒、道、墨、法都对诗、乐发表过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建立、发展和深化,都产生过影响。不过,从思想发展的次第看,儒家对诗乐的积极称扬在先,道家、墨家、法家以各自不同的立场,对儒家积极称扬诗乐言论的批判在后。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有关诗乐的“元问题”,是儒家提出来的。道、墨、法三家关于诗乐的见解,是对儒家所提出的“元问题”的回应。由此,也就决定了儒、道、墨、法四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文论的方式也各自不同。
以儒、道两家为例,儒家通过对诗乐的积极称扬,汲汲于给诗乐树范立则,热衷于告诉诗乐,在人的状况完善和社会状况完善的活动中,应该怎么做。道家则不然。从道家有关诗乐的言论中,能看到的,只是对儒家积极称扬诗乐所产生之消极作用的无情揭露。例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老子》第十二章),“儒者以诗礼发冢”(《庄子·外物》)。以及“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师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之类的诉求。这一类言论,对中国古代文论也有影响,但这些影响,基本上是消极的。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和深化来说,影响也不大。我们要讲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影响”,不是指这一类言论。我们要讲的“道家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影响”,是道家在有关诗乐的直接言论之外,以其独有思想威力,用“无心插柳柳生根”的方式,给中国古代文论解决理论难题以方法论上的启示。例如,《老子》第一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原本是指点如何去认识道体的。中国古代文论借此方法,来说明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中的“出”与“入”。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髙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原本是说一切存在都是相对的。中国古代文论借“有无相生”,来说明艺术形象的确定性与开放性。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原本是言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处世原则的。它却启发了中国古代文论对语言表现范围的认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至于文外曲致,思表纤旨,言所不追,笔固知止”(《文心雕龙·夸饰》)。以及中国古代文论对文学语言最高境界的确定:“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和第四十一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原本喻示“道隐无名”原理的,中国古代文论却用它勾画成功之艺术形象的巨大的包容性。庄学也是以这种方式,影响古代文论的。
下面,将从《庄子》中选几个观念,以显示道家如何以其思想威力,从方法论上启发中国古代文论征服理论难题的。
“法天贵真”说及其对古代文论的影响
《庄子·渔父》里说:“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移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1、“法天贵真”说的言说语境
庄子是在“天∕人”对比的大语境中说“法天”的。
为什么要“法天”?因为“天地有大美”。(《知北游》)“天地”之“大美”在哪里?集中表现在天地自然中体现出来的“莫之为而常自然”。按道家的宇宙生成说,天地万物都是道创生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沖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道创造天地万物,完全是无目的的。《大宗师》里说:道“虀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不为仁,长于上古不为老,覆载天地雕刻众形而不为巧”。但道创造出来的天地万物,又是合目的的。《骈拇》里说:“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园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着者不以胶漆,约束者不以纆索”,“莫之为而常自然”。天地万物表现出的合目的性,是人工无法企及的。
相形之下,人的处境就悲惨多了。《骈拇》里说:“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地,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以身殉利,士以身殉名,大夫以身殉国,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仁义”象刑具一样宰割人的本性,物欲象枷锁一样限制人的发展。人创造出来的精神成果、物质成果,反而异化成了宰割人、限制人的异已力量。如何才能从异化的处境中挣脱出来?庄子认为,道路只有一条,就是坚持以天地自然为“大宗师”,效法天地自然中体现出来的“莫之为而常自然”这种“大美”。在“法天”过程中,向人的自然本性复归:“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民,谨守勿失,是谓反其真”(《秋水》)。
“法天贵真”是庄子倡导的人生哲学。
2、“法天贵真”说蕴含的一般方法论
“法天贵真”是庄子倡导的人生哲学。为什么会对古代文论产生影响?因为“法天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