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植孤生松敛翮遥归来——论陶渊明的归隐.pdfVIP

“因植孤生松敛翮遥归来——论陶渊明的归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因植孤生松敛翮遥归来——论陶渊明的归隐.pdf

2008 NO.26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作家与作品研究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因植孤生松,敛翮遥归来” ——论陶渊明的归隐 龚伟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湖南吉首 416000) 摘 要: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所遗留下来的作品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晶莹的明珠,一千多年来一直闪烁着灿烂的 光辉,这是众人皆知的。历来对他的研究甚多,对于陶渊明的归隐也有许多不同看法,本文将从时代背景出发,结合他一生的主要经历以 及诗人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本性进行分析。 关健词:陶渊明 归隐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08)09(b)-0127-01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青少年时代就 过了不久,朝延发生变化,埋在内心深处的奋 他明确反对无谓的争逐,反对徒慕虚荣,甚至 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他在 《杂诗》中曾谈到: 起之火又复燃了。在江州他成为了桓玄的幕 也公然宣称自己不与世合流,不与强权合作,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 僚。不久母亲病逝,在陶渊明守丧期间,乐于 这都构成了他独立的思想体系。而且成为一 [1] 翩思远翥 。”像这样有思想,慷慨激昂的诗 农事,并写了大量的田园诗,充满了对农耕和 种个性与作风,这也是常为所仰慕。更重要的 人,在饮酒中却提到 “因植孤生松, 敛翮遥 收获的喜悦,这里面有对农田生活的生动描 是他坚持自己的品格,宁可贫困也不贪求 “身 [2] 归来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与官场诀别 述,同时从字里行间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其中 外之物”,不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他以高官 呢?从此终身不仕呢?陶渊明是大隐士,而我 隐藏着对晋代政权的担忧,正是出于这种担 厚禄为耻,以安贫守节为荣。当然,从理论上 在陶渊明的归隐中看到了诗化的归隐,归隐如 忧,又使他再度入仕,再次放弃了隐居的志愿, 讲,这不是一个明确的观念范畴,但他一生所 诗般有意境和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在整个中 投入了刘裕的幕府,先后任镇始参军、建威参 奉行的都是唯愿以自耕而食,便说明他不贪他 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仕隐情结一直是 军。在这时即陶渊明41岁,回顾自己年轻的志 人之利。为了固守这种品格,他不屈服于官 很多古代文人难解并深为之扰的一个情结。 趣,并想起在家身穿粗褐、粮食不足的生活, 府,也不向他人屈膝折腰,这便构成了中华民 作为他们中的一员,陶渊明自不例外,且体现 觉得虽然贫穷但总是愉快。由此,他想到这次 族的美好节操的一部分,中华民族不能没有自 在他身上的这种独特、鲜明又执着的仕隐观 出来作官实在是一种敷衍,不久还会回到山泽 己的美德,否则是不能建立并维持一个社会的 是后代文人所不可企及的。 中去,由于想回去,自然感到离家路途遥远,看 良好道德环境,也不能使这个民族走向未来。 三国两晋时期,短短两百多年的时间里, 到消逝在水面上的船,他就觉得思绪万千,“望 [5] 政权易手,合分交替,兼并内讧,连年混战。统 云渐高鸟,临水愧游鱼”, 同他后来在 《归园 参考文献 [6] 治者在政权上的争权、腐化,势必导致用人上 田居》中所写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1]陶渊明.杂诗之四[M].江苏古籍出版社, 的任人唯亲,东晋时用人已把西晋所施行的门 是同样的心情,他还是希望自己思想和性情保 2002. 阀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正如史书上所 持真淳,不愿受到拘禁。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