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转炉——喷溅探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氧气转炉——喷溅 氧气转炉炼钢相关知识 一个世纪以前,英国H. 贝氏麦1856年在登记贝氏麦酸性转炉炼钢法专利时,就提出用纯氧炼钢的重要意义。到上个世纪末,德国的K. V. 林德肯首先生产可供工业使用的氧气。1930年,德国南部马克西米利安(Maxhutte)厂在托马斯转炉试验30%富氧炼钢。1947年,R. 杜勒(R. Durrer)和他的同事H. 赫尔瑞格(H. Hellhrugge)在瑞士格拉费根(Gerlafigen)钢厂2.5t转炉上进行顶吹氧试验。奥地利联合钢铁公司在奥地利林茨(Linz)2t和5t的转炉上进行试验并于1949年10月获得成功, 1952年建于林茨的一个容量为30t的工厂建成开工生产。过了一年,奥地利阿尔卑斯矿业公司在多那维茨(Donawitz)也建了一个工厂开始生产,并把这种炼钢法命名为LD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他是世界炼钢技术的一次巨大变革。 氧气转炉炼钢的发展 1956年转炉炼钢占世界钢产量的1%,1961年占到6%,1967年已经超过平炉钢,197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转炉钢的生产能力已达到3.66亿吨,计划与在建的生产能力为1亿吨。世界各种炼钢方法产量比例如表1-1,1978年~1996年我国各种炼钢方法构成如表1-2。 表1-1 世界各种炼钢方法产量比例(%) 炼钢方法195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1993年1996年托马斯转炉16.03.8氧气转炉43.054.057.559.560.2平炉77.539.024.015.09.66.5电弧炉6.514.222.027.530.932.9表1-2 1978~1996年我国各种炼钢方法构成一览表 年份总产量 万t平炉钢电炉钢顶吹氧气转炉钢产量,万t占总量比例,%产量,万t占总量比例,%产量,万t占总量比例,%19783178112735.4768121.44106133.4119793448113432.9173021.19129.37.5019803712118932.0371019.15150840.6419813560111831.4365618.44152942.9619823716116431.3568618.48166544.8319834002119029.7581220.30185346.3219844348121427.9390320.78207447.7219854679123026.26100821.55230849.3419865221123523.67105620.24281954.0019875628127722.70114720.39308554.8219885943130421.95120620.30333656.1419896158131321.22127520.71346756.3219906635131519.83140121.12382257.6019917100130918.44150021.13427960.2819928093139917.29176221.78491660.7419938927144616.21204722.93542360.7519949153137014.97193821.18582663.6619959413127013.49195020.71619365.79199610013126112.60189318.90694768.50 供氧制度 供氧制度就是使氧气流股最合理的供给熔池,创造良好的物理化学反应条件。因此,供氧制度的内容包括确定合理的喷嘴结构、供氧强度、氧压和枪位操作。 氧枪喷嘴的类型及特点 熔池供氧的主要设备是氧枪。氧枪由喷嘴和枪身两部分组成,并通过水冷。喷嘴的结构有整体式和组合式,大多数喷嘴是紫铜锻造后切削加工而成,也有直接铸造成型的。枪身是无缝钢管,喷嘴和枪身通过螺纹或焊接等方式与枪身相连接。 高压氧气在输送管道中的流动速度较低,在60m/s以下。氧气流通过喷嘴后,形成流速为450m/s以上的超音速氧气射流,其流速为音速的两倍左右。射流是指高压气体从喷嘴喷出后形成的定向流股。显然,喷嘴就是压力-速度的能量转换器,也就是将高压低速氧气流转化为低压高速的氧射流。 合理的喷嘴结构应使压力能最大限度地转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