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条公路设计的基本方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条公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条公路设计的基本方法① 一 设计的依据 ①设计车辆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 车辆类型总长(m)总宽(m)总高(m)前悬(m)轴距(m)后悬(m)小客车61.820.83.81.4载重汽车122.541.56.54鞍式列车162.541.24+8.82②交通量换算 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 代表类型车辆折算系数说明小客车1.0=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中型车1.5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7t的货车大型车2.0载质量~=14t的货车拖挂车3.0载质量14t的货车③设计速度 各级公路设计速度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h)120100801008060806040403020④交通量 ⑤基本通行能力 二 地质水文勘测 ①收集资料 ②室内研究路线方案 ③现场踏勘 ④其他资料 ⑤资料整理。 三 选线 平原地区选线 自然特征:地面起伏不大,一般自然坡度都在三度以下。 路线特征:平面线形舒适、弯道转角不大,平曲线半径较大;在纵断面上,坡度平缓。布设要点 布线步骤:路线起点、大的控制点(经过的城镇、矿产、农场、及风景文, 物)、中间控制点(建筑群、水电设施、跨河桥位、洪水泛滥线以外及其必须绕越的障碍物)(b)布线要点:①正确处理好路线与农业的关系。②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③处理好路线与城镇居民点的关系。④注意土壤、水文条件⑤注意利用老路,并与铁路、航道及已有公路运输相配合。⑥注意就地取材和利用工业废料。 山岭区选线 自然特征:自然坡度在二十度以上。 沿溪线:(a)路线特点:沿溪线是指公路沿河谷方向布设的路线。(b)布设要点:1)河岸的选择(地形、地质、水文条件;气候条件;城镇、工矿和居民的分布:革命事迹、历史文物、风景区)2)线位的高度 3)桥位的选择③越岭线(a):路线特点:路线需要克服很大的高差,越岭线选线中,是以路线纵断面为主导的。(a)布设要点:1)垭口的选择(位置、 高度)2)过岭高程 山脊线 1)路线特点:山脊线是指大致沿分水岭方向所布设的路线。2)布设要点:①控制垭口的选择②试坡布线 丘陵区选线 自然特征:微丘:起伏小,地面坡度在二十度以下,山丘、沟谷分布稀疏,坡行缓和,相对高程在100米以内。 重丘:起伏频繁,相对高差较大,地面坡度在二十度以上。 路线特征:a)丘陵区选线的特征:1)局部方案多 2)需要平、纵、横三方面相互协调、密切配合。3)路基形式以半填半挖为主。 b)丘陵区路线布设的方式1)平坦地带——走直线2)斜坡地带——走匀坡线3)起伏地带——走中间。 四 定线、移线 纸上定线 纸上放坡(b)修正导向线,定平面试线:以点连线,以线交点。 纸上移线 移线条件:路线平面标准前后不协调,需要调整转角点点位置、改变半径,或室内定坡后发现局部地段工程量过大时。 路线位置过于靠山,挖方边坡太高于稳定不利,或过于靠外,挡土墙过高,砌石工程太大,移改线位能节省较大的工程量时。 增加工程量不大,但能显著提高平、纵线形标准时。 移线方法:移道路中心线使横断面填挖平衡。 五 平面设计 (a)半径的选择:①查表 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横向力系数umax0.100.12 0.130.150.150.160.17超高值ib,max(%)8888888极限最小半径(m)650400250125603015 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横向力系数u0.050.050.060.060.060.050.05超高值ib6678766一般最小半径)10007004002001006530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路拱=2.0%5500400025001500600350150路拱 2.0%7500525033501900800450200②因素确定 :1)外距控制半径 : R=E控??/(secа/2)-1 2)切线长控制半径 : R=T控/tanа/2 3) 虚交点法 :根据实测辅助导线的转角大小及导线长度,在纸上按一定比例作图,定出虚交点的位置,通过图解可选出与地形相应的圆曲线半径,然后根据图解结果,并进行现场检验,判断选定的半径是否合适。 3)双交点法: R=AB/tan(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