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与春秋“赋诗断章”.doc
PAGE
PAGE 5
孔子与春秋“赋诗断章”
在先秦时期,《诗经》很少被称作《诗经》,当然,我们在《礼记?经解》、《庄子?天运》等中发现渐渐有了变化;当时称作《诗》,或《诗三百》。除过六首笙诗,共三百零五首。这三百多首诗的编辑整理,还是一个难以索解的问题,但大体上人们认为和鲁国的乐师有些关系。
作为后来儒家的主要经典文献,《诗经》往往被认为是孔子删削整理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提出的说法,认为诗原有三千,经过孔子的筛汰,留下了十分之一,人们称作“删诗说。平心而论,司马迁的说法夸张了一些,通过对《国语》、《左传》等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考察,遗存于传世文献中的诗句是很少的,远远不能和几千首相符,所以,这种“删诗说”愈来愈受到人们的质疑。但是,“删诗说”揭示了一个历史的真相,即《诗经》诗篇经过选择整理编辑而成,它是一部诗歌选集。相传西周初期有八百诸侯国,仅就《国风》来看,只有十五国存有风诗,而且和国君的爵位、血缘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关系。这种情形进一步佐证了选集的认识。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观乐”的记载,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材料,类似的材料还见于《仪礼》、《乡饮酒礼》、《燕礼》等。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的“乐”是和今天所说的“诗”相伴的,说明当时的“诗”是“乐诗”,是配着音乐进行的。这则材料显示的部分“诗的顺序,与今天所见《诗经》本子相同,而那时孔子正值幼年(8岁),不可能完成这部经典的编辑整理。当然,学术界曾有学者对“季札观乐”的可靠性提出质疑,但是,今天一般还是强调和认可这则材料的史料性和说服力。此外,在《论语》一书中,往往出现“《诗三百》”或“《诗》三百”的说法;孔子很关心自己儿子和学生读《诗》的情况,特别注意对《周南》、《召南》的阅读;他对《关雎》有独到的评价和体会,认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种种迹象表明,《诗经》典籍的定型最晚在孔子前,当时,今天《诗》的基本面貌已经具备。
孔子尽管不必是《诗经》诗篇的整理者和编订者,可是,他对《诗经》学史的贡献却很大,与《诗经》关系密切。孔子将《诗》作为教材,配合着《书》、礼、乐,用来培养人才。他对《诗经》诗篇整体性质、功能、读法的论定和认识,奠定了后代《诗经》学发展的基础,这是格外值得注意的。
孔子的《诗》说有无来源,一直是不被人看重的问题,因为学术界对先于孔子的春秋“赋诗”实践评价并不高,认为那个时期的引诗不过是断章取义,是“用《诗》”,还不是严格意义的对《诗》的研究。实际上,当时“用《诗》”是很讲究的,不乏研究的因素,其中昭示的诗篇的本来意义和面目极其分明,所以被后来的经学家称为在诗义大明时期的文明之事,这种本义的曲折揭示和引申取义的方法在今天依然有学术研究价值。特别是它对孔子的影响,长远而深邃,面对《诗经》诗篇,孔子继承了先辈学者子展、子大叔、叔向、子产等的解《诗》方法,并作了进一步的系统化和发展,是先秦《诗》学形成阶段中至为重要的环节。
用《左传》的话来说,春秋时期“用《诗》”的特点是“赋诗断章”(《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这是比较恰切的概括。它表明,在赋诗过程中往往是赋全诗,而双方交流思想情感的重点则在断章上。所以,可以说,“赋诗”是强调赋的方式,是诗歌全部;“断章”则是意图和意义的真正所在,是诗歌局部。这个实践如同猜谜活动,谜面是《诗》的诗篇,而谜底则需要交流双方在诗歌中设定,设定的前提其实很明确,即双方对诗歌主旨、诗句及各自的历史、活动(如外交)目的等的深入了解。这样的交流含蓄文明,对人们的《诗》学修养要求很高。当然也有引诗不当、遭致批评的情况。
最典型的“赋诗断章”例子要数《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所载的情景了,当时郑国国君宴请晋国的使臣赵孟,礼仪规格很高,郑国有七卿相陪。赵孟很感动,提议大家赋诗,而他自己则借以观志。所有的赋诗,赵孟都作了评点,有成功而倍加赞赏的,也有失败而不以为然的。比如郑国的子展赋《草虫》,而《草虫》是首情诗,内容大略不出男女私会的范围。子展的用意只着重在诗句“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慑慑、伤悲)”与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说、夷)”,言下之意,想见赵孟的心思已久,一见如故,心情格外高兴。该诗三章,重章叠唱进一步渲染和强化了这种艺术和情感效果。赵孟听后,不仅大加赞赏,而且自谦难以承当。子大叔赋《野有蔓草》,其实也是首男女遇合的诗,写清晨男女相遇一见钟情的微妙感受。子大叔目的在“有美一人”与“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在《诗经》中,“美”并不仅仅用来写女子,也用来写男子,如《邶风》中的《简兮》,所以他也是在表达对赵孟的由衷赞美和景仰之情。赵孟也深表感谢。这场聚会中,赋诗失败的人是伯有,他赋了首《鹑之奔奔》,据后来《诗序》的说法这首诗是讽刺卫宣公的淫乱丑行的。当时,虽不能确定一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