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幸福镇农民增收问题和对策.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幸福镇农民增收问题和对策

 PAGE \# 第 0 页 第 18 页 论文提要 农民增收问题是云县幸福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只有农民增收,才能实现全镇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要做好云县幸福镇的农民增收工作,必须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劳务输出、搞好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业科技体系、加强扶贫攻坚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在此问题上,需要政府部门、科技部门和全镇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做好农民增收政策的制定和对农民的引导,科技部门要做好对农村、农业及农民的调查研究,将中央、省、市、县农民增收政策贯彻落实好。 浅谈云县幸福镇农民增收问题及对策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只有增加农民收入,农业才有发展,农村才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才有基础。本文通过对云县幸福镇???前农民增收状况、农民收入来源及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的全面分析,就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劳务输出、搞好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业科技体系、加强扶贫攻坚等几项重要措施。 近年来,云县幸福镇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农业科技,有效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社会保持稳定发展,但目前仍存在许多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如何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工作。 一、云县幸福镇农民增收现状 近年来,云县幸福镇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目标,深化农村改革,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长足进步,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增长。2008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0480万元,同比增长3969万元,增长24.04%;农民人均纯收入2991元,同比增长473元,增长18.78%。 (一)种植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重要地位 从农民收入来源看,在全镇农村经济收入中,农业收入10836万元,占52.91%,林业收入926万元,占4.52%,牧业收入6466万元,占31.57%,服务行业收入117万元,占0.57%。种植业收入在全镇农村经济构成中仍占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化发展核桃产业,区域化发展茶叶、紫胶、“三薯”、膏桐、澳洲坚果等产业,风景化发展木瓜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粮蔗生产大镇、林果特色产业强镇、畜牧养殖富镇格局基本凸现:一是积极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优质稻、优质包谷和名、特、优、稀、小杂粮品种,并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粮食喜获丰收,产量再创新高,全镇完成农作物种植88000亩,同比增823亩,增长0.9%;总产达21200吨,同比增长1223吨,增长6.1%。其中:大春粮豆种植面积63131亩,同比增172亩,增长0.3%;实现大春总产量18547吨,同比增1165吨,增长6.7%;小春粮豆面积24869亩,同比增651亩,增长2.69%,实现小春总产量2653吨,同比增58吨,增长2.24%;二是坝区紧紧围绕“林果+蔗梢+畜牧业+沼气”的发展模式加大高优蔗园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结构调整为主线,科技支撑为动力,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增”目标,强化服务,科学种植,加强中耕管理,落实扶持措施,按照“两个集中”(即:向海拔1300米以下的好田好地集中、向制糖企业25公里以内集中)及“退三下一”(即:山上退三亩,田上植一亩)的发展原则,大力发展甘蔗种植专业户、专业村、专业组,优化甘蔗种植区域,提升蔗糖产业,稳定蔗园面积,实施良种工程,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延长蔗糖加工产业链,在稳定蔗园面积的同时,逐步形成了一镇一品一企的产业发展格局,真正形成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支柱产业。2007跨2008榨季甘蔗总面积为73219亩,产量29.6万吨,蔗农实现收入为7101万元。同时,打破传统模式,创新工作思路,走林蔗畜沼一体化和谐发展路子。在稳定蔗园面积的同时,充分利用田边地脚套种经济林木和利用丰富的蔗梢资源发展畜牧养殖业,目前在邦洪村实施完成了以澳洲坚果为主的林蔗一体化示范种植1700亩和在建养殖小区一个;三是把实施“七个一”示范工程作为探索蔗区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切入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依托甘蔗产业,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引进科学的饲养方法,培育养殖大户,示范带动促进畜牧业的强势发展。全镇实现大牲畜存栏22566头,出栏3289头,羊存栏34717只,出栏8384只,猪存栏77435头,出栏38198头,家禽存栏262870只,出栏304577只;全镇共有3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大户300余户,2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130余户,30只以上的养羊大户190余户,居全县前列。其中,幸福村张毕山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尤为明显。目前全组共有生猪养殖户124户,比去年同期增68户,增54.3%;生猪存栏2509头,比去年同期增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