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的坎坷人生与书画风格演变的关系.docVIP

方以智的坎坷人生与书画风格演变的关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方以智的坎坷人生与书画风格演变的关系.doc

PAGE  PAGE 6 方以智的坎坷人生与书画风格演变的关系   桐城位于安徽中部,接江趋淮,历史悠久,明清以降,程朱理学发展鼎盛,尊儒重教风气盛行。“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主盟文坛200多年。戴名世、方苞、刘大??、姚鼐,号为一代文宗,被尊为“桐城四祖”。他们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考据、辞章,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形成统一系统的理论体系。而“桐城画派”相对于桐城文派而言,也是独具特色。其翰墨渊源可追溯至北宋李公麟,以“明季四公子”之一方以智为代表,既有诗、书、画之长,又以哲学思想为底蕴,开清代桐城书画艺术之先河。方以智人生经历坎坷,遗民思想强烈,才华博涉多通,阅历丰富,作品从早期文人写意逐步转变为荒寒、冷萧的格调,寄托着真挚的情感。   方以智(1611―1671年),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出家后法名弘智,字无可,号墨历、药地和尚、浮山愚者(见图1)。桐城人,与冒襄、侯方域、陈贞慧同为复社成员,有“明季四公子”之称。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明末清初时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其家学渊源,父亲方孔?荩?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崇祯朝官至湖广巡抚。方以智受教于名师学者,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有《通雅》《物理小?R》《浮山文集》《医学会通》《东西均》等二十余部著述,涉及天文、物理、医药、文学、书画、哲学等,被称为大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桐城诗人钱澄之(与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在《题愚道人溪山册子》中记:“吾乡士大夫能诗、善书法、而兼以画名者,自愚道人始。”方以智12岁时丧母,由姑母方维仪抚养长大。方维仪精于禅理,兼善书画(见图2),绘画师法宋代李公麟,尤擅长绘释道人物。她对方以智细心指点,督促课读,并以气节励志。方以智早年才华横溢,曾主盟复社,涉足文人丹青,师法元人“墨戏趣味”(见图3),体现了他在学问功名之余的闲情逸致。明朝灭亡后,方以智转投南明弘光政权,受阮大铖排???,流寓岭南,拥立永历政权。后清军南下,方以智于顺治七年(1650年),披缁为僧,形骸枯寂,谢绝世事。从入世到出世,是方以智人生重要转折点。他广学倪黄、沈周等家,画风转而幽淡、荒疏、简远,多为枯山寂水、孤树奇石,用笔枯淡朴实,墨晕不显,逸笔草草而不求形似。并与周边“新安画派”“宣城画派”“姑孰画派”互有交往,兼收并蓄,参以禅趣。书作章草,亦工二王,奇而不肆,古而不怪,刚正不阿,不流凡俗。   《空亭落松图》(见图4)是其遁入空门不久,向新安画风转变时期的作品。远山淡墨轻抹渍染,近处杂树丛立,空亭用白描勾写,不事渲染,更显空旷萧瑟。笔墨润泽灵秀,轻描淡写参以浓墨点苔,格韵高妙,给人以冷逸静谧、远避尘世之感。浓淡虚实之间仍保留早年清新潇洒的意味,是中年时期承前启后、由笔墨抒情到意境感怀的过程。画题:“截断红尘石万寻,?n开碧落松千尺。特地为中锋拓出,拈留甚应,可惜可惜。无可道人。”下钤“无可道人”白文方印。画左下角钤“如愿”铁线朱文长方印、“靖侯珍藏”白文方印,另钤“方苞之印”朱文方印、“灵皋”白文方印,右下角钤“朱爵长寿”“乍浦许氏子宣珍藏书画印”朱文长方印。   方苞(1668―1749年),字灵皋,与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家族,桐城派散文创始人。朱荣爵,民国时期人,字靖侯,室名为云松馆、两溪轩,安徽泾县人,一说苏州人,精鉴别,富收藏。   明末清初出现很多较有影响力的遗民画僧,具代表性的有“四僧”、普荷、七处、方以智等,强调“以画说禅”“以手写心”。方以智自明亡以后始终处于颠沛流离的逃亡境地,从北京到南京、肇庆,后遁迹于粤、湘、桂之间,过着“曲肱茅屋鸡同宿,举火荒村鬼作邻”的生活。不得已在梧州出家,后游离于苏、皖、赣一带,直至晚年主持青云山。因此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不像“四僧”那样注重笔法墨晕的变化,追求塑形的奇特、图式的创新,而是以简练传统的笔墨聊写胸中落寞之气,表现的是画外超脱之境。《携杖看山图》(见图5),层岩叠嶂占据画心主要位置,山顶崖间古木参天、屋宇隐现,一长者携杖拾级而上,访友、赏景、参禅,平添闲雅幽趣。画中以披麻皴写,稍事染点,中侧锋并用,浓淡相宜;构图简洁,错落有致,逸笔草草,不求甚似。笔法疏简粗犷,既得云林荒率超逸,又具大痴、石田苍劲松秀。画题“浮渡愚者智”,下钤“浮山智”朱文方印、“愚者”白文方印。画中虽无年款,从笔法上看应是方以智中晚期作品。   方以智晚年定居江西庐陵青原山,后主持净居寺(1664~1670年),宣扬儒、释、道三教汇通的学术思想。方以智入驻青原初期,禅宗世界的修身养性并没有消除国仇家恨带来的苦闷与悲愤,内心的矛盾与反清复明的绝望始终困扰着他,因此作品具有遗民画僧冷逸出尘、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