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气 骨气 豪气 底气.doc
PAGE
PAGE 4
正气 骨气 豪气 底气
开卷有益
不需要太大的炒作与吹捧,就像黄翔鹏的为人一样,《黄翔鹏文存》悄然上市了。
《黄翔鹏文存》(以下简称“文存”)由先生生前所在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订,在先前已出版的三本文集――《传统是一条河流》《溯流探源》《中国人的音乐和音乐学》的基础上,《文存》又增补进先生生前的部分讲课记录、研究文论、辞书条目。研究文论是已出版的三本文集中尚未收集的文论。辞书条目,总共十万余字,涉及了先生生前主要的研究领域。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阅读之获,因人而异。相信大多人读《文存》读出了久旱逢甘,读出了豁然开朗,读出了敬佩、感动和嫉妒!而我却读出了正气、骨气、豪气和底气。
读出正气
从西方音乐的学习与创作到终生矢志不渝地从事民族音乐的研究,从《传统是一条河流》到《溯流探源》再到《中国人的音乐和音乐学》,从对我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宏观审视到细至某一具体问题的微观研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先生身上那种振兴民族音乐之正气使然。此为“身正”。从中国古代音乐史到中国古代乐律学,从一钟双音到同均三宫,从180调到《乐问》,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散发出先生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沉醉于辨章、流连于考镜之学术的正气。黄翔鹏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当然是一件不幸之事,但是,以《文存》为铺路石,以黄翔鹏为起点,我们完全有希望读到更好地《中国古代音乐史》。把遗憾留给自己,希望让后人带走,这不正是先生身正、学正、术正的写照吗?!不读《文存》,此感何生?!
读出骨气
少有的那么一些有骨气的知识分子,一辈子在经济贫困的环境下干着他们认为能够给大家、给整个民族都带来骨气的工作。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看似平凡,可精神世界中却是拒绝平庸的贵族。黄翔鹏就是其中之一,《文存》便是先生君子风骨、民族节气的具体显现。细细品味《文存》中有关曾侯乙编钟的研究文选,从那清晰、严谨的逻辑表述中,甚至清淡无味的数字中,你都能品读出??者握笔时的那种激动、那种荣耀、那种颤抖。武士用武功彰其骨,文人以文章显其傲,《古代音乐光辉创造的见证――曾侯乙大墓古乐器见闻》《曾侯乙钟磬铭文乐学体系初探》《中国人的思路、风格与气派》等等,不正是先人之傲骨在先生身上的进一步彰显吗?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其间之艰辛呢?有“骨气”的人越来越少,因为这要付出代价。朱载?治?了它抛弃爵位,“席?独处十九年”,试问当下,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杨荫浏、黄翔鹏等老一辈学人为了它献出了一辈子,试问以后,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读出豪气
先生一生都在追寻着传统音乐的发展规律,结果《乐问》问出了音乐中的《天问》,问出了学术研究中的浪漫主义。有学者说,《乐问》中任何一问都能做一篇博士论文,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学术研究是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之间的桥梁。学术研究是无限的,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中将眼光展望到无限的学术研究当中,问它个追古穿今,问它个天荒地老,这是何等之豪情!假以时日,果真由《乐问》引发出一百篇博士论文,对于这种繁荣景象的始发者而言,这又是何等之壮志!如果说《乐问》是先生在探寻规律中的个人豪情,那么《传统???一条河流》更是先生从微观上的点滴之水出发,审视到宏观上传统这条大河而写下的壮丽诗篇!
读出底气
必须承认,有些时候个人对历史的重要性。《文存》之始,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张振涛研究员所撰的“燃犀”一文为序,序中总结了先生一生的学术贡献。先生的贡献对于中国古代音乐史、乐律学、音乐考古学等等学科,甚至往大里说,对整个音乐学领域其影响都是深远的。但是,尽述先贤之学术贡献并非为其歌功颂德,“先贤已去”,我们难免陷入在悲伤与恐慌之中。悲,在于世间缺一德高之人。恐,在于业界少一众望之师。而总结其学术贡献便是在悲、恐之余,全面继承先贤成果,进而迈开超越前人的第一步!先生文论,初学者可解惑,学高者可增功。由此,先生一生的学术贡献完全可以转化为后人超越前人的底气。感谢《文存》的编订工作,使这种底气随手可得。
书是死的,书又是活的。书,尤如人之再生、佛之舍利。“见书如见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文存》尽可能收录先生的文稿,甚至连他的话语都不遗漏,目的就在于要最大限度地还原一个完整的黄翔鹏,以慰读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