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新时期影响农村学校学生厌学原因.doc
PAGE
PAGE 5
浅谈新时期影响农村学校学生厌学原因
2007年10月8日《武汉晨报》的一篇调查报告有这样一个数据:城里学生考上重点大学比例是农村学生的3.5倍。农村人口在我国人口中占大多数,但农村学生在大学的比例仅为20%左右。笔者所在县市2008年中考中,重点高中录取人数为560人,农村学校学生被录取170人左右,约仅占总录取数的30%。引用以上几个数据,笔者并非想探讨与之相关的教育体制、城乡教学条件、教学水平差异或教育公平等问题。本文想探讨的是,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否与当前农村学生较大面积的厌学(乃至辍学)有关呢?为此,结合本校实际及笔者在部分同类学校的调查,浅谈一下新时期造成农村学生厌学原因的一些新情况。
一、就业形势的影响
大学扩招降低了入学门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大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紧张状况。但随着近几年一年比一年多的毕业大军步出校门,学生毕业即失业,就业难已是普遍现象,也成为政府、家长、学生们大大的难题。新一轮“读书无用论”论调开始唱响。如果说80、90年代的“读书无用论”是脑体倒挂的结果,那么,近几年的“读书无用论”则是就业形势严峻所致。在走访中,笔者深切感受到这样的影响已非个别现象。不少成绩不错的学生认为考上高中、考上大学也没多大用,花了那么多的钱,终究还是难以找到工作更别说“跳农门”了,不如早点初中或高中毕业,早点打工、务农实在;有的家长则认为,上什么高中呢,上了高中还想再上4年大学呢,不如上个什么职业技术学校,工作起来也更对口;更有甚者,认为去学校不如找师傅,读书不如回到一亩三分地干农活,还可以看到收入。近几年,公务员考试、大学“选调生”选拔,其竞争比过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过之而无不及,众多农村学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上了重点高中、考上了大学,以为可以松口气,孰不知,还要为少得可怜的几个名额争个头破血流。这么渺茫的希望,与其“学而优则仕”,不如退而求其次。在这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导向下,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的农村学生对成绩好不好、考上什么高一级学校怎会感兴趣呢,怎能不厌学呢?
二、电脑网络(游戏厅)影响
上网、聊天、玩游戏,在城里学生眼里已不是新鲜事,它们更是城区学校学生厌学的一大主因。曾几何时,农村学校学生厌学原因也居然可以同它们产生直接联系(划上等号)。由于农村电脑网络(网吧)监管相对薄弱甚至空白,黑网吧、黑游戏厅便慢慢有了滋生之地,近几年更有泛滥之势头。农村学校寄宿生多,家长对他们的监控大多都比较薄弱。有的寄宿学生的家长甚至还认为,孩子到学校后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是学校的事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都一样。这些学生一旦陷入网吧游戏厅,其危害甚于城区学生。城区学生迷进网吧,家长相对农村更有条件看紧管紧堵紧。农村学生独立性强,家长对他们关注少放任(信任)多,他们一旦踏进了网吧迷住了游戏,家长却往往不知情。等学校老师发现了,通知了家长,他们的学业基本上已放弃得差不多了,厌学了。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家里条件较好,跟上了潮流,配上了电脑,由于家长认识不到位,只看到上网的正面作用而未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这些家庭的学生即使不上网吧,哪怕在家里上上网,其负面作用一样不可小觑。笔者曾在所在校召集50位厌学学生调查厌学原因,其中因上网玩游戏聊天的占第2位,与读书无用论的比例几乎相等。
三、“留守家庭”这一特殊家庭环境的影响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城里打工谋生,由于他们谋生不易流动性强,无法将子女留在打工所在地就学,只好将子女放在家乡学校就读,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家庭”及“留守儿童”。留守家庭、单亲教育(抚养)、隔代教育(抚养)甚至亲属教育(抚养)成为新时期农村的一种新现象。在留守家庭这样的特殊家庭环境下,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严厉管教,自律性弱,容易自我放任,对学习随意性强,没有目的性和紧张感,非常容易受外界干扰。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祖辈或亲属的教育大多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旦这些留守儿童成绩退步了厌学了,祖辈或亲属是很难将他们拉回正轨上来的。近几年,留守儿童厌学现象在农村学校已越来越不容忽视。
四、当地“名人”效应
农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在农村各领域工作生活很少也不需要高级人才。农村学生中学习成绩优秀的“读书人”基本上已远走高飞,在大小城市谋职就业。留下来的“读书人”(下转49页)(上接50页)不多。留下来为家乡做贡献的大多是成绩上不去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在当地或种田或经商或投资等。可以这么说,当地各项事业的发展是他们参与建设奉献的结果,没有他们就没???新农村的发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大浪淘沙,每个行业总会有拔尖的人才,这些人才自然成了当地的“名人”。他们要么有钱,要么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