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立高职院校贷款办学风险控制研究(投稿)
公立高职院校贷款办学风险控制研究
赵中泉
(青岛工学院,山东青岛 266300)
摘要:
论述了公立高职院校贷款风险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指出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银行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够化解风险,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立高职院校,贷款风险,控制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1997年我国第一所以职业技术学院命名的高职学院成立,至2011年 ,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已发展到1184所,年招生规模达310万人,在校生达916万人[1]。特别是在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以及2000年教育部下放高职院校的设立审批权以后的六、七年间,上千所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设立(其中,公立高职院校占三分之二以上),堪称高职教育发展史上的“大跃进”时期。而这其中,公立高职院校无疑是发展的主力军。在公立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银行贷款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但同时也蕴含着很大的风险。目前,高校贷款风险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公立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比普通高校面临的风险更大,抗风险能力更差。自2010年开始,各高职院校纷纷进入了还贷高峰期,贷款风险的破坏性在某些学校已经开始显现。如何化解公立高职院校的贷款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一、公立高职院校贷款风险的现状
(一)巨额贷款使公立高职院校承受着很大的还贷压力,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
公立高职院校的贷款数额,虽然没有权威的数据公布,但据笔者调查山东省内五所公立高职院校的结果,每所学校的贷款余额都在一两个亿,年利息一两千万,有四所学校的贷款余额超过了省教育厅规定的最高警戒线(见表1)。贷款不但没有政府贴息,有的还要比普通商业贷款利率上浮10%。以高校自身的实力,还本无望,只能每年付清利息。并且银行为了防范风险,不愿向高职院校放长期贷款,都是1-3年的中短期贷款,而学校贷款主要是用于基本建设,投资数额大、回收期长,这使得高校在贷款到期时只好“借新还旧” 、“ 拆东墙补西墙”,疲于应付,无形中增加了筹资费用。巨大的还贷压力,迫使高校不得不压缩教学、科研开支,个别高校甚至出现了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影响了教学质量,造成人才流失,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表1 2012年山东省5所公立高职院校贷款情况表 单位:万元
高校2011年总收入2012年贷款余额贷款收入比①A7850190002.42B8200185002.26C11700215601.84D7120178002.50E9500200002.11数据来源:调研所得
注①:贷款收入比=2012年贷款余额÷2011年总收入,山东省教育厅规定的警戒线为2
(二)公立高职院校的还贷资金来源单一,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虽然理论上高校有多种收入渠道,但对公立高职院校而言,目前的还贷资金来源,主要是靠收取的学费、住宿费。(1)公立高职院校没有政府拨款制度安排和政府拨款标准,财政拨款很少。在调查的五所院校中,除C校因属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财政拨款较多外,其他院校财政拨款均不足总经费支出的35%(见表2),个别院校甚至连发工资都不够。(2)公立高职院校科研实力不强,按有关规定,高职院校不能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重大课题,科研经费收入有限。(3)高职院校基础薄弱、缺乏资金,无力举办校办产业,而且高职院校要特别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即使有一些实习工厂,也主要是供学生实习,并不盈利,所以经营这一块现金流基本上是负的。(4)由于高职院校成立时间短,社会知名度不高,也很难获得社会捐赠。至于其他的资金来源,就更谈不上了。
高校2011年总支出2011年财政拨款财政拨款占总支出
比例A7800250032%B8000250031%C11000520047%D6500180028%E9300300032%表2 2011年山东省5所公立高职院校财政拨款和总支出对照表 单位:万元
据来源:调研所得
作为高职院校主要还贷资金来源的学费收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之后的10年内,我国高等教育适龄入学人口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至2018年达到最低峰,仅为2008年的50%左右[2]。在生源总量减少、教育资源充裕甚至闲置的情况下,生源将会向优势院校集中,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高职院校将会面临生源锐减。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收费标准已经很高,再提高的空间已不大。这些因素会使高职院校未来的学费收入减少,面临严酷的生存和竞争压力,个别院校甚至会被淘汰出局。
(三)从长远来看,公立高职院校的贷款风险最终将转化为银行的坏账风险和政府的财政风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