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讲述.doc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讲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讲述

PAGE  PAGE - 8 - 第七讲) 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对应学生用书20~23页) 1. 进一步理解、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 学会比较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重点实词(二) 1.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没有依靠)(悬赏捉拿) 2.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项羽本纪》)(悬赏征求) 3.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交游,交往) 4. 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刺客列传》)(助长,帮助) 5. 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太史公自序》)(推究……本源) 6.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刺客列传》)(迎,迎击,抵抗) 7. 孔子贫且贱。(《孔子世家》)(地位低下) 8.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过秦论》)(发扬,发展)(功业) 9.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进学解》)(都)(具有,占有) 10.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留侯论》)(疲困) 11. (1) 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选拔) (2) 每有制作,必先以简察,然后施用。(《陈书·姚察列传》)(审阅) 12.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慰问) 13.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监督) 14. (1)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给……看) (2) 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立,亦示项羽无东意。(《高祖本纪》)(向……表示) ●古今异义词(二) 一、 单音节词 1. 比(古:紧挨、并排;今:比较) 2. 阳(古: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或南坡;今:太阳) 3. 怒(古:振奋、大鹏展翅起飞的气势;今:发怒) 4. 危(古:高;今:危险) 5. 但(古:只;今:但是) 6. 略(古:夺取;今:简略) 7. 将(古:请;今:将要) 8. 或(古:有人、或许;今:或者) 9. 爱(古:吝啬;今:喜爱) 10. 固(古:本来;今:坚固) 11. 诸(古:之于、之乎;今:众、各) 12. 择(古:区别;今:选择) 13. 隐(古:哀怜、不忍;今:隐藏或隐瞒) 14. 稍(古:逐渐;今:稍微) 15. 诚(古:果真、如果;今:真诚) 二、 双音节词 1.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短歌行》)(古: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今: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2. 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辞》)(古: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3.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古:出身低微,见识浅陋,为人粗野;今:语言、行为等恶劣) 4.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屈原列传》)(古:扭转形势;今:一遍又一遍,重新出现) 5.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指南录后序》)(古:理直气壮,意气激昂;今:大方) 6.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古:脸色;今:由物体反射、发射或透过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古:形体容貌;今: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7.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古:智谋和力量;今: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的能力) 8.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古:道德品行能作为;今:受思想支配所表现出来的活动) 9.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季氏将伐颛臾》)(古:土神、谷神;今:国家) 10.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鸿门宴》)(古:小人的谗言;今:仔细地说) ●重点虚词“与” 1. 用作介词。 (1) 表引进对象,译为“跟”“和”“同”“替”“为”等。如:① 微斯人,吾与谁归。(《岳阳楼记》)② 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③ 去时里正与裹头。(《兵车行》)④ 陈涉少时,尝与人庸耕。(《陈涉世家》) (2) 表方向、对象,译为“向”“对”。如: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孟子·公孙丑下》) (3) 表比较,译为“跟……相比”。如:①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六国论》) (4) 表处所,译为“于”“在”。如:将渡江于中流,要离力微,坐与上风。(《吴越春秋·阖闾列传》) 2. 用作连词。 (1) 表并列关系,连接名词结构,译为“和”“同”。如:①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论语》)② 功与日月齐光兮。(《后汉书》) (2) 表选择,译为“或者”“还是”。如:正行则民遗,曲行则道废。正行而民遗乎,与持民而遗道乎?(《晏子春秋》) 3. 用作助词,通“欤”,译为“吗”“吧”“啊”。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4. 用作动词。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