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老年合唱团的的嗓音调查与分析
中老年合唱团的嗓音调查与分析
随着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各种形式的中老年文化艺术活动已在全国蓬勃开展。
合唱这一艺术形式更吸纳了众多中老年人,受到广泛的喜爱。为了从嗓音医学的
角度探讨中老年人合唱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合唱对中老年人嗓音及身心的影响,20
01 年3月起对山西青松合唱团88 名中老年合唱团员进行了三年随团嗓音调查。
一般资料
88 名中老年合唱团员,年龄51~73 岁,平均63岁,其中51~59 岁11
人,60~69 岁72 人,70~73 岁5 人。男38 人(男高声部21 人,男低声部17 人)
,女50 人(女高声部28 人,女低声部22 人)
。全部团员曾参加业余歌唱活动18~54 年,平均唱龄37. 5
年。检查及观察期间皆能正常参加合唱团活动。
中老年合唱团全团活动每周二次,每次3 小时(中间休息20 分钟)
,其中一次由声乐教师带领声乐训练,一次由指挥带领排练中外艺术合唱歌曲,歌
曲学唱练习在全团活动外,由个人或声部组织进行。遇有演出活动或赛事,临时
增加排练次数。每年参加演出或比赛10 次以上,每次演唱3~4
首歌曲,专场合唱演出时演唱12~14 首(中间有间歇)
,排练及演出皆采用美声唱法。
讨论
人类随着年龄增长,嗓音也会发生变化,中老年嗓音的特点历来是识别中老年人
的特征之一。中老年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退化、肌肉和结缔组织萎缩、生
化方面的变化、内分泌的变化等,引起喉部软骨支架的广泛骨化,喉及胸廓的弹
性受限,从而肺活量减小;喉部肌肉和结缔组织萎缩而功能减退,使声带张力降低
,声门关闭不全;共鸣腔结构的退变使共鸣减弱,音域变窄,发音容易疲劳,音强、
音质都会减退,甚至声音发抖变尖等,出现所谓老人声。不过每个人的生理状况
和年龄大小的变化也不尽相同,如有人未老先衰,声音虚弱,而有人虽达高龄,仍
声若宏钟,故不能一概而论。如何延缓衰老保持嗓音不衰,众多学者普遍认为应
加强身心健康的锻炼。艺术大师梅兰芳总结保嗓及练嗓经验时首先提出要“精神
畅快,心平气和” 。
许多文献中都提到嗓音保健的精神心理治疗问题,指出心理健康是保护好嗓音的
重要环节。进入老龄阶段,由于工作、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可能会出现
一些精神心理失衡的现象,而合唱正是能锻炼人的平和心态,提高素质修养的一
项艺术活动。这是因为合唱是一项集体的、协作的艺术,它是建立在配合意识和
平等观念之上的,要求参加者首先要适应整体需要,不断收敛自己的个性,不张扬
、不任性、不突出个人,以达到整体的音质统一和谐,声部之间协调均衡,在潜移
默化中培养了与人平等、和谐、互助、团结的人际关系。而用这种和谐愉悦的心
态去歌唱,又是保持嗓音不衰的重要条件之一。
歌唱是呼吸的艺术,歌唱呼吸主要应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呼吸深度,一个是呼吸
支持,二者缺一不可。歌唱吸气时要深吸气,达到横膈处,使膈肌收缩下降,胸廓
中、下肋明显扩张,胸廓向下扩大;而呼气时处在收缩状态的吸气肌群不能放松,
还要继续收缩用力,以维持胸廓的扩大状态,同时胸部周围一些能将肋骨往下拉
的呼气肌与腹部呼气肌联合起来,逐渐作有控制性的全面收缩,当收缩力量刚好
超过由吸气肌支持胸廓扩大的力量时,胸廓才慢慢回缩
,这样才不会在短时内将气呼尽。所以说歌唱时的呼吸动作是在吸气和呼气两组
肌群互相拮抗、互相协调下完成的。由于胸腹联合呼吸最有力,肺活量也最大,因
此是发音最好的呼吸方式。据测定,胸腹联合呼吸肺活量可达3 000~5 000 ml
,远高于胸式呼吸,因此歌唱者应熟练掌握胸腹联合呼吸和呼吸支持。对于中老
年人来说,这也是保持较大肺活量的一种训练。
科学地练声和歌唱,使中老年人的发声器官不断得到锻炼,从而延缓嗓音的衰老
。本组检查结果显示:中老年合唱团员的声带并未出现一般中老年人由于喉部肌
肉萎缩而张力降低,及由此引发声带略呈弧形而声门关闭不全等体征,嗓音声学
分析结果与中青年组无明显差异。在三年随访中,因嗓音疲劳就医者仅4
人,发病率很低。这可能是因为合唱艺术是建立在配合意识之上的,在演唱一首
多声部合唱歌曲时,并非全体团员始终在引吭高歌,而是各声部旋律与和声进行
中交错,主次相衬,对称互补,以达到声部间协调均衡,音质统一和谐。当某一声
部在唱主旋律时,其他声部只是在陪衬烘托或暂时停歇,因此合唱引起声带创伤
的机率较小。
另外,中老年人在长期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