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江市白马智茂路道路工程
PAGE
PAGE 13
设 计 总 说 明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内江位于四川盆地腹部,是内江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沱江穿城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工商业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与内昆铁路、内宜高速公路的交汇处,与毗邻的省级干道交织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距省会成都仅160km,是川中南的交通枢纽,具有发展经济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越的区域环境和区位优势。
内江市白马智茂路起于汉渝大道3段,终于规划道路,设计全长为3156.521米,道路红线宽度40米(展宽段为48米)。道路等级定义为城市主干路,道路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
2、上阶段审查意见及相关批复文件
根据内江市2013年4月3日第4次规委会会议纪要内容,通过了对白马智茂路的道路方案审定,同意该方案进入下一阶段即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相关工作。
3、设计依据及相应技术规范
(1)现状1:500地形图;
(2)设计依据的标准、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其他相关规范及标准。
4、设计内容
本设计阶段属于施工图设计。本设计主要内容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电照工程、交通工程。(此次设计不包含桥梁工程设计内容)
5、主要技术标准:
本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为40km/h;横断面为“一块板”(双向6车道,展宽段为双向8车道),由车行道和人行道组成;地上设立杆照明系统,地下设排水系统;道路主要交叉口采用平面交叉形式。按照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确定道路的主要设计标准。
主要技术标准表
单位设计采用值规范规定值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km/h4040~60最小圆曲线半径m500300(不设超高)最大纵坡%3.8966.0最小纵坡%0.3020.3竖曲线最小半径(凸)m5000600(一般值)竖曲线最小半径(凹)m5000700(一般值)人群设计荷载KN/m23.53~3.5路面设计轴载BZZ-100BZZ-100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年1515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年2020道路抗震设防度地震烈度为6度,重要附属构筑物按7度设防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宽谷地貌,道路跨越浅丘、沟谷,场地所处地貌单元复杂,地形变化较大,部分地段原始地貌已改变。据现场地质测绘和勘探,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段:
(1)里程K0+000~K0+080米段大体位于浅丘丘顶及其斜坡地带,现场地为原始地貌,地面高程318.85~331.43米,该段大多属填方地段。
(2)里程K0+080~K0+130米段横跨一由西向东发育的冲沟沟首及其两侧斜坡部位,现场地为原始地貌,地面高程313.70~317.47米,该段大多属填方地段。
(3)里程K0+130~K0+400米段大体上位于浅丘丘顶及其斜坡地带,现场地为原始地貌,地面高程311.69~333.72米,该段大多属挖方地段。
(4)里程K0+400~K0+780米段位于一由K0+400~K0+580米段一由北西向南东发育的冲沟及K0+660~K0+780米段一由南东向北西发育的冲沟汇入K0+580~K0+660米段一由南西向北东发育的冲沟之沟谷及其两侧岸坡地带,其中K0+560~K0+600米段为已建内宜铁路。现场地为原始地貌,地面高程303.47~311.27米,该段大多属填方地段。
(5)里程K0+780~K0+860米段,该段大体上位于浅丘丘顶及其斜坡地带,原始地形地貌已改变,目前修建有大量民宅,现地面高程311.65~312.67米,该段大多属填方地段。
(6)里程K0+860~K0+960米段横跨一由南西向北东发育的冲沟沟谷及其两侧斜坡部位,现场地为原始地貌,地面高程303.4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