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阶梯训练之4:结构安排.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阶梯训练之4:结构安排

PAGE  PAGE 29 作文序列训练之四 结构 本专题专门突破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高考作文考试说明要求:一等文——“结构严谨”;二等文——“结构完整” 。一篇议论文除了要有集中而鲜明的的中心论点和典型而有力的论据之外,还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安排。 常见的议论文论述结构:①横列式论述结构 ②纵贯式论述结构 ③正反对比论述结构 ④启感式论述结构 一、横列式论述结构 “总(引论)——分(本论)——总(结论)” 引论(开头)与结论(结尾)前后呼应并紧扣标题。提出论点之后,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等的具体论点或论据,分别予以论证。 1、分论点并列式:中心论点在开头部分已鲜明提出,中间论证部分,以分论点的形式对中心论点的内涵进行论证。注意:平行排列的各个分论点是按照同一的划分标准概括出来的,各分论点之间具有逻辑性,分论点之间内容不能交叉或重复。其排列顺序一般是从主到次,由轻到重,由浅入深 ,或按人的认识规律来排。 精彩范例: 生命的价值 开头部分:提出总论点 第二部分: ? 分论点一: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 分论点二:生命的价值在于包容。?? 分论点三:生命的价值在于感恩。?? 结尾部分:深化话题 重申观点 【例文1】 架起沟通的桥梁 ①生命如大海上的一座座孤岛,架起沟通的桥梁,他们便成为一体。生命的桥梁如同彩虹,它可以给人生增加绚丽的色彩。(比喻显示深厚的语言功底!)有了一座座连通心灵的桥梁,也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信任与理解。(总论点) ② 真心,是架起沟通的桥梁。(分论点1)远山连绵,溪水流淌,夕阳的金辉洒在一片幽静的山林中,似乎万物都在静待着……忽然一首悠扬的琴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阻遏了天上的行云,也阻住了一个人的脚步。他高声赞叹:巍巍在高山,浩浩乎江河!从此,中国历史上便留下了这一段“知音”的佳话。我想“知音”换成“知心”更合适。因为俞伯牙是用心在弹,而钟子期是用心在听,当心与心交融沟通成一体时,人与人之间也就消除了隔膜。拨动你的心灵之弦,敞开你的心灵之窗,此时你已搭成一座沟通的桥梁,直通心灵的彼岸。(扣中心论点分析议论,深化主题) ③诚心与虚心,是架起沟通的桥梁。(分论点2)“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早朝上,邹忌娓娓道来,齐王正襟危坐,侧耳聆听,文武百官点头颔首。终于,王一句“善”。于是齐国上下,百官进谏,无所不言,君臣一条心。这样,一座沟通军民的桥梁建成了,一个君臣相得的王国兴起了。铮铮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诚心与虚心是建成沟通之桥的必备材料。(分析论证) ④爱心,是架起沟通的桥梁。(分论点3)水缓缓推动一双稚嫩小手,这颗幼小的心灵正在认真地体验着每个人都习以为常的水,迷惑而兴奋,她看不到水,也听不到水声,只能感受到它是如此的温和柔软,就像站在一旁的老师。“water”,老师在她手上写上了这几个字母,但换来的只是沉默,老师重复地写下“water”,一遍又一遍,直到女孩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海伦?凯勒和她的老师就这样为我们谱出了一个文学史上的奇迹。不,说得准确些,是生命的奇迹!而这奇迹又是建立在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之上,这座桥的名字叫“爱”。 ⑤ 点数着这些优美的名字:真心,诚心,虚心,爱心……朋友,你有什么收获了吗?你有没有一种冲动——我要将这些桥与我身边的人连通。(结论部分:总结呼应全文) 2、论据并列式:以典型的很有说服力的论据,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它是以“事实”见长,事实胜于雄辩。 精彩范例: 引论: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中心论点) 论据一:李白 本论 论据二:纳兰容若 三个论据并列 论据三:萧红 结论:细雨一定看得见,闲花定然听有声。 【例文2】 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2007年北京卷满分作文) 人,活在世上,不仅仅为了每天的三餐饭,也不仅仅为了铜臭,而是为了灵魂的永存。 皑皑白雪,你是否已迷失了归途的方向?浓密的森林,你是否已看不清灿烂的天空?忘记自己的细微,忘掉自己的渺小,在雪地中奔跑,拨开森林的迷雾,你的身影将会变得高大, 你的人生也定会精彩。因为: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廷的闲花,他空有满腔的抱负却无计可施,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把对朝廷的失望,对自己的希望化作了人类不朽的诗篇。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化作无数的雨滴,无数的鲜花,落进千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