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口综合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案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灼口综合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案分析

灼口综合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案分析 付乾 口腔医学院08级,一班,20086310108 摘要: 灼口综合症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样,本篇为分析灼口综合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正文:   灼口综合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它是以舌部有烧灼感、刺痛感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又称舌痛症,舌感觉异常, HYPERLINK /view/50978.htm \t _blank 口腔黏膜感觉异常。该病多发生于舌根部,其次为舌缘、舌背和舌尖,其他部位如颊唇腭、咽等亦可发病。发病时,舌痛症状呈现晨轻晚重的时间节律性改变,并在过多说话、食干燥性食物、空闲休息时加重,但在工作、吃饭、熟睡、饮食等注意力分散时,痛感一般不会加剧,反而减轻甚至消失。正因为其症状表现为烧灼痛、刺痛,与一般的疼痛不同,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有症状之后,带着“恐癌心理”来就诊,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大不便及压力。 灼口综合症的发病原因: 1 口腔局部因素 1.1 义齿因素 在40%的男性BMS患者和50%的女性BMS患者中存在义齿问题,因而义齿因素在BMS的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Svensson等发现,配戴义齿的BMS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多的慢性疾病、社会心理紧张因素以及颈部、肩部、舌骨上肌肉的触痛和咀嚼痛Ⅲ.从而说明全身健康因素、社会心理紧张因素与义齿功能不良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并在口腔前部烧灼痛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此外,义齿的存在有利于念珠菌的感染,并可引起部分患者发生变态反应,这些都与BMS的发生有关. 1.2口腔不良习惯 在13%的BMS患者中存在紧咬牙和夜磨牙的现象,说明二者可能与BMS的发生有关.其机制可能与舌肌和舌筋膜的紧张有关. 1.3口腔感染 BMS患者常具有较高的念珠菌携带率.在Gorsky等的研究中,有28%的患者念珠菌的培养为阳性.针对此部分患者给予抗真菌治疗后,35%的患者疗效显著p脚.大肠菌类在口腔中并不常见,但BMS患者的大肠菌携带率显著高于正常,其中以肠杆菌属和克雷伯杆菌属检出率最高. 1.4唾液异常 口干是BMS常见的伴随症状,然而,研究表面BMS与唾液腺功能异常的相关性不高.Bergdahl等认为,刺激性唾液流速与BMS呈明显负相关,静态唾液流速则与BMS的相关性不强14p.Tammiala—SMonen等发现BMS女性患者刺激性唾液总蛋白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代表粘蛋白浓度的唾液酸比例高于对照组陋1.但唾液的粘着作用及凝集作用无变化,因而认为BMS的发生与唾液对粘膜的保护和润滑作用的下降无关. 2神经系统因素 2.1 中枢神经系统改变 早期实验表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参与了慢性疼痛的中枢调控,Jaaskclainen等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PET)扫描10例BMS患者和14例正常人的大脑纹状核|1讲8,对壳核和尾状核的多巴胺能功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壳核突触前6—18Fnuorod叩a摄入减少,而尾状核中多巴胺摄取无明显变化,这证实了BMS患者多巴胺能抑制功能下降,这一结果为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能系统参与疼痛提供了直接证据.因为所选患者没有运动障碍和精神疾患,同时也证实了从黑质到纹状体纯伤害感受投射神经元的存在,这与以前的实验结果相符¨1.另一项PET研究还发现BMS患者多巴胺能D./D:受体比率下降,这也提示壳核中内源性多巴胺水平的下降.灼口综合症患者纹状体突触前左旋多巴胺摄取的减少与帕金森病患者类似,只是没有帕金森氏病患者那么显著.疼痛是帕金森患者最常见的主诉,这是基底神经节涉及f临床痛觉最可信的证据.非典型颜面痛患者三叉神经池脑脊液中高香草酸(一种多巴胺能系统终产物的标志)较低,非典型性面痛患者的瞬间反射(blink reflect,BR)中有多巴胺抑制缺陷,这些都表明纹状体低多巴胺活性与慢性疼痛状态有关. 另外,中枢机制特别是神经元的适应性被认为在所有慢性疼痛中扮有重要角色.舌痛症的中枢神经机制研究目前报道还很少,但随着脑功能成像手段的不断发展,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PET、脑磁图等新的功能的应用,揭示了大脑皮层在疼痛调控机制中的巨大作用.初级运动皮质、扣带前回痛觉相关活性可以被影响疼痛感觉或传人的催眠暗示或注意力调节所改变,这证明大脑皮层的伤害感受网络可以直接受认知因素的影响.认识疼痛系统认知调控对于理论和临床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2外周神经系统改变 瞬间反射可由三叉神经感觉传人纤维传导,通过基底神经节介导到脑干的.面部运动核,它是一种多巴胺能抑制下的脑干反射.在一些BMS患者中,瞬间反射兴奋性增加,这种反应与一些椎体外束疾病帕金森氏病、面部运动障碍的反应类似.BR可分为R1,R2,R3,共3组分,其中R1,R2由传递触觉的机械传人纤维A B介导,R,可能由有髓纤维A 6介导,被认为与人类主观的疼痛感受有关.外周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