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济思想和正确财富观的建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经济思想和正确财富观的建立

传统经济思想与正确财富观的建立 ——从三鹿事件谈起 武占江 河北经贸大学 期刊编辑部;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摘要:三鹿事件透露出当代经济活动中存在着的“见利忘义”的不良倾向,传统思想中注重责任、道义的内容在当代经济活动中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当代中国人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在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应该根据转变了的现实,对传统思想有新的视角和评价。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要注重通俗化、大众化的问题。 在奥运会余温尚存、残奥会圣火正熊熊燃烧的时候,中国乳制品行业像西南地区的龙门山脉一样,从最深处产生了激烈的震荡,“震中”就是石家庄三鹿乳业公司,而且余震不断,波及甚广,石家庄市委书记、以及河北省质监、农牧业部门的有关的省市领导或引咎辞职或被免职,三鹿集团懂事长被拘留。据新华网2008年9月16日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查,阶段性检查结果表明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伊利、蒙牛、圣元、雅士利等知名品牌“榜上有名”。 /08/0916/19/4M0460EO0001124J.html 自三鹿事件曝光短短的六七天中,就有这么多的企业被查出问题,这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事实表明,并不仅仅是某些奶站、收奶厅、某个生产环节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这已经不是个别事件,其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惯性与潜规则,这些惯性与潜规则如此普遍、强大,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维系的,社会对财富的看法即财富观应该与此有着直接的联系,我们就对此略做分析。 一、当代经济活动中“财富观”的偏颇 (一)财富获取中的见利忘义 “三鹿事件”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当前经济活动中存在着的“财富观”的偏颇。其实,乳制品行业存在问题已非一日,2004年发现于安徽阜阳的“毒奶粉”事件已经露出冰山一角,但是整个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藉此得到根本的解决。时至今日,引起了大面积的“溃坝”。据有关报道称,目前三聚氰胺主要出现在奶源与生产两个环节上,在这两个环节中作到检测、预防应该没有技术上的障碍,行业中人对此问题也应该有所了解,“业界人士”称,中国乳制品行业的脓疮在三鹿被首先挤破了。目前多家企业检测出三聚氰胺就说明问题的存在已非一日,但是在奶源上控制有毒物质(在生产环节是否存在有意识加入三聚氰胺的现象,目前还未见权威报道)要增加人力、物力,进而使成本上升,而且会影响到“蛋白质”含量的问题,导致“产品质量降低”,不利于占领市场,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影响到利润(这才是最终目的),于是在行业中就形成了片面追求虚幻的指标的“带毒运行”机制,利润就是在这样的危险中获取的。这种行为是典型的“见利忘义”,最终也根本上损失了自身利益。 其实这种在财富获取方面的“见利忘义”并不是个别企业、个别行业的问题,是在整个社会中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倾向。就在三鹿奶粉时间曝光前夕,与河北山水相连的山西发生了特大事故,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导致上百人遇难,这也是一起人为的灾难,是矿主勾结地方官员违规、违法生产造成的。而能源、矿产行业事故屡禁不止、黑劳工事件骇人听闻,这背后都折射出唯财是视、天良丧失的不良亚文化:你有了钱就是英雄,就可以获得包括特权在内的各种资源,就会成为社会追捧的明星,而财富是如何得来的、是否正当则往往被悬置不问,这是在义利问题上的严重扭曲。 体现、代表、引导社会风气的大众传媒也加入到这种义利扭曲的大合唱当中。媒体宣传的往往是获利的英雄、暴富的神话,仿佛有了钱就遮盖了一切缺点,“经济上去了”,就尽善尽美了,鲜见有对获利正当与否的思考与追问。其实,媒体的这种倾向绝非仅仅出于“跟着感觉走”的“集体无意识”,也有着深刻的利益追求的体制因素。目前在大众传播学界、业界流行着“三次售卖”的理论。一种大众传媒形式第一次售卖的是它的直接产品,如报纸、杂志等,这一次的收入往往不抵资本,甚至有的报纸售价还不如纸张的价格,而且目前的电视节目大多是免费的;第二次售卖的是由此引发的副产品,如“米老鼠”形象等各种媒体节目的衍生物;第三次售卖的实际是受众资源,出售的是它的影响力,谁拥有了广泛的受众谁就能获得高的收入,这主要通过广告实现,你的受众越多,赢得的广告越多,大众媒体的经济收入就是这三次售卖的总和(有政府拨款的除外)。实际上,不少大众传媒往往是通过第三次售卖获得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媒体之间就掀起了广告争夺大战,那么谁还会严格把关、把送上门的钱拱手让给竞争对手呢?而且传媒本身也没有时间与能力对五花八门的广告进行把关。而不少企业(尤其是生产大众消费品的企业)其营销主要是通过有影响大众传媒,因为中国有太多的缺乏文化知识的老百姓,他们只能通过大众传媒了解产品,而且对传媒信任得虔诚,企业的这一招实在太奏效了,一根稻草在传媒的包装、轰炸下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