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东宫官制度.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东宫官制度

PAGE  PAGE 33 中国古代东宫官制度 篇一:《中国古代官制史》 《中国古代制度文化史》讲义 第一讲 绪论 一、 古代“官”的含义:古文字学家对官的解释各不相同,较有代表性的是: (1)《广雅释诂》:“官,君也。” (2)《说文解字》:“官,吏事君也。”(唐)孔颖达在《礼记 王制》注疏中说:“其诸侯以下及三公至士,总而言之,皆谓之官。官者管也,以管领为名。” (3)《管子?权修》:“百姓殷众,官不可以无长。”《论语?子张》:“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4)官者,管领之意。《礼记·王制》孔《疏》:“官者,管也,以管领为名。”近人聂崇歧:“官,是管理事务的人。”(《宋史丛考》上册《中国历代官制简述》) 究竟什么是官?甲骨文和金文中“官”的写法来看: 对此,近人有不同的说法:(1)认为甲骨文中“官”字的上半部分是象形的房子,下半部分类似于挂在屋子里的弓,因此,“官”即表示权威所在,引伸为“官府”(张庆绵、申笑梅《汉字述林》页113,辽宁大学出版社)(2)认为“官”的下半部分形似祭肉。因为在夏商时代,官有史系之官与师系之官两大系统,史系之官的主要职责就是保管祭肉。(日本贝(王冢)茂树编《古代殷帝国》第四章第五节《政治社会》) 事实上,在远古时代,国家最重大的事情就是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记·礼器》:“我战则荒,祭则受福。”因此说,上面第四种说法比较符合实际。所谓“官”,是指社会的统治阶层、管理阶层,是国家权力的拥有者。 二、 官制史的内容: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将官制研究内容定为三个方面: 一是官职、官品、官俸, 二是官吏的责权划分, 三是官吏的选拔和任用、迁转程序。 本课程要讲述的内容:(1)国家机构及其官吏的设置;(2)官吏的管理制度(选官、任官、培训、学校、考核、酬劳、车服、致仕等)。 三、 研究古代官制史的意义: 1、 从史学研究角度讲,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原因,了解历代王朝的兴衰,历史人物的成长与沉浮。 2、从古籍整理研究方面讲,掌握历朝官制及其演变情况是古籍整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一是提高阅读、整理古籍的能力。如:司马光上《资治通鉴》时的官职:“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充理检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二是点校古籍时会运用到大量的官制知识,否则很容易出错。如:《东坡志林》卷一《记梦》(华师大古籍所点校):“宣德郎广陵郡王完大小学教授眉山任伯雨德公”。原注:“任德为广陵郡王(赵)完大小学(训诂学)教授。”错。又如:“青锁闼”,《汉语大辞典》释为“宫殿的门”,而实际上它是“给事中”的别名,起源于汉时的黄门郎。 四、 重要史料: 古人一向重视官制,认为“正事之原,莫大于官制。”(《宋会要》职官五六之三一《官制杂录》)最早的职官著作:班固认为是《周礼》(《汉书·百官表》);宋人孙逢吉认为是《汉官仪》(孙逢吉《职官分纪》)。现在来看,《尚书》中已有一些官制方面的介绍,如《立政篇》: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等。《诗经·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小盂鼎》:“三事大夫入,服酒。”即指的是常伯、常任、准人。也称“三公”。 历朝官制史料中,重要的有:《唐六典》、孙逢吉《职官分纪》、《历代职官表》(官修本与黄本骥辑本)、《二十五史》中的《职官表(志)》、《十通》、历代《会要》、类书、笔记野史方志文集等、出土文献。近人研究成果。 第二讲 先秦官制 一、 官制起源: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集解》应邵曰:“黄帝受命,有支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左传》昭公十七年:“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一:“??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亻垂)、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 二、 夏朝官制: 《汉书·百官公卿表》:“夏、殷亡闻焉。” 三、 商朝内外官制体系: 《尚书·酒诰篇》: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 《大盂鼎》:“隹殷(彳旁)侯甸雩殷正百辟” 1、内服(殷正百辟)——宰(冢宰)、臣;三公、史、卜、师、尹、多尹、小臣、武官等。 2、外服(殷(彳旁)侯甸)——侯、甸、男、卫等。 四、西周的内服百官与外服诸侯: 1、 内服百官: (1)外廷政务机构 师、保 卿事寮:三事大夫——任人(常任)、准夫(准人)、牧(常伯), 太史寮:太史、太宗、太卜、内史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