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见中草药药行略简介
第 PAGE 24 页 共 NUMPAGES 24 页
知母
出处:《神农本草经》[4]
别名:蒜辫子草、羊胡子根、地参、[5] 连母、水须、穿地龙、虫氏母。
类别:清热泻火药
来源:该品为单子叶植物百合科知母的干燥根茎。[5]
采收: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5] 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置通风干燥处,防潮,以备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
知母栽种2-3年开始收获。春秋两季可采挖,以秋季采收较佳,除掉茎苗及须根,保留黄绒毛和浅黄色的叶痕及根茎,晒干为“毛知母”。趁鲜剥去外皮,晒干为“知母肉”。[2]
炮制:盐知母,取知母片,照盐水炙法炒干(每100斤加盐2斤半用开水化开)。该品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菝葜皂苷元(C27H44O3)不得少于 0.90%。[5]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知母、盐知母、炒知母、酒知母,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盐知母、炒知母、酒知母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药性论述
知母(4张)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药性论》:性平。
③《日华子本草》:味苦甘。
④《药品化义》:味微苦略辛。
归经:入肺、胃、肾经。
①《珍珠囊》:肾经。
②《汤液本草》:入足阳明经、手太阴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6]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与石膏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
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本品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
清热泻火:用于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贝母。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之发热、盗汗,常配黄柏、地黄。[6]
①《本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②《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③陶弘景:甚疗热结,亦主疟热烦。
④《药性论》:主治心烦躁闷,骨热劳往来,生产后蓐劳,肾气劳,憎寒虚损,患人虚而口干,加而用之。
⑤《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止惊悸。
⑥张元素: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
⑦王好古:泻肺火,滋肾水,治命门相火有余。
⑧《纲目》:安胎,止子烦,辟射工溪毒。
⑨《本草求原》:治嗽血,喘,淋,口病,尿血,呃逆,盗汗,遗精,痹痿,瘈疭。[6]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4]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①《别录》:多服令人泄。
②《医学入门》:凡肺中寒嗽,肾气虚脱,无火症而尺脉微弱者禁用。
③《本草经疏》:阳痿及易举易痿,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
④《本经逢原》:外感表证未除、泻痢燥渴忌之。脾胃虚热人误服,令人作泻减食,故虚损大忌。[6]
临床应用
白虎汤
1. 用于热病烦渴
该品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 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该品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配瓜蒌、大贝母、胆南星同用;或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
3. 用于骨蒸潮热
该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火之功。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常与黄柏同用,配入养阴药中,以加强滋阴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黄丸。
4. 用于阴虚消渴,肠燥便秘
该品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用于内热伤津,口渴引饮之消渴病,常与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汤。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生首乌、当归、麻仁同用,又有润肠通便之效。
黄柏
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2] ③《药性论》:平。[2] ④《珍珠囊》:苦辛。[2] ⑤《汤液本草》:足大阳经引经药,足少阴经之剂。[2] ⑥《医学入门》:足少阴、手厥阴本药,足大阳引经药。[2] ⑦《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2]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赤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2] ①《本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2] 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