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传导路SensoryPathway.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觉传导路SensoryPathway

神经传导通路 ; 概 述 神经中枢接受由内、外环境的刺激转变成的神经冲动后,除作出简单的反射应答外,有许多还上升到感知和意识阶段,这些神经冲动所经过的途径(神经链)称为传导通路,简称传导路。 感觉(上行)传导路:神经冲动由周围神经传入中枢后通过中继,最后到达大脑皮质或其它高位中枢并可形成各种感觉的神经链。 运动(下行)传导路:由大脑皮质或皮质下中枢发出的神经纤维,直接或经过中继后终止于脑干或脊髓运动神经元,再经周围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反射的神经链。; 感 觉 传 导 路 Sensory Pathway; 定义 起于各种感受器的神经冲动经周围神经传入中枢后,经过几次中继,最后到达大脑皮质或皮质下中枢的神经链。又称上行传导路(Ascending pathway)。 分类 根据神经冲动传入的情况分为: 1.意识性感觉 引起感知和意识的神经链。如深感觉、浅感觉、视觉、听觉、平衡觉等。 2.非意识性感觉 不引起感知和意识的神经链。如颈动脉窦、颈动脉球及经网状结构等的传入冲动。 3.意识性、非意识性兼有的 如膝跳反射。反射本身不经过大脑皮质,反射中枢在脊髓,但某些过程可知,如膝跳反射中感知叩击髌韧带。;脊髓; ; 3.特点 (1)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1)第一级神经元 胞体 位于脊神经节内。 周围突 随脊神经分支分布于躯干、四肢有关感受器(肌梭、触觉小体等)。 中枢突 经脊髓后根内侧份(粗纤维)入脊髓后索,长升,形成薄束(T4以下)或楔束(T4以上)至延髓。短降,直接或经中继后终止于脊髓前角完成反射。 2)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 位于延髓的薄束核、楔束核内。 轴突 走向中央管腹侧,与对侧者交叉(内侧丘系交叉),形成内侧丘系。延髓行于正中线旁边、锥体束后方;脑桥行于斜方体内;中脑行于红核背外侧。; 3)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 位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内。 轴突 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放)射,经内囊后肢上升。 投射部位 中央后回上2/3及中央旁小叶后部(3.1.2区或称第一感觉区),部分到达脑岛皮质(第二感觉区)。; (2)脊髓后索内纤维排列有明确定位 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骶、腰、胸、颈部的纤维。 (3)一次集中交叉,即延髓内侧丘系交叉。故交叉前损伤(脊髓内损伤一侧薄束、楔束),患侧损伤平面以下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交叉后损伤(在脑干内侧丘系交叉平面以上损伤一侧内侧丘系),对侧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 (4)皮质投射,呈倒投,定位关系明确。 (5)功能决定投影区面积的大小。; (二) 头面部的的深感觉传导路 迄今为止路径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经三叉神经中脑核换元后上升。 二、浅感觉传导路 (Superficial sensory pathway);脊髓 ;躯干、四肢浅感觉感受器; 3.特点 (1)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1)笫一级神经元 胞体 位于脊神经节内。 周围突 经脊神经前、后支分布于躯干、四肢浅感觉感受器(如环层小体等)。 中枢突 经脊髓后根外侧份(细纤维)入脊髓灰质后角。 2)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 位于脊髓灰质后角固有核内。 轴突 经白质前连合斜升1~2个节段交叉至对侧的侧索前部和前索内,转折向上形成脊髓丘脑束。(脊髓:侧索前部和前索后部;延髓:相当于脊髓的侧索前部和前索后部;脑桥:斜方体外侧;中脑:内侧丘系和三叉丘系背侧)。; 3)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 位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轴突 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放)射,经内囊后肢上升。 投射部位 投射于中央后回上2/3 及中央旁小叶后部(3.1.2区或称第一感觉区),部分到达脑岛皮质(第二感觉区)。 (2)一次逐级交叉,即经白质前连合斜升1-2个节段逐级交叉至对侧。 (3)脊髓丘脑束内纤维排列定位 由外侧向内侧为骶、腰、胸、颈部来的纤维。因此,可依据痛觉、温度觉障碍出现的顺序来判断髓内、外病变。当脊髓外病变挤压时,首先出现对侧下半身(腰、骶部纤维受压)痛觉、温度觉障碍,其后累及对侧上半身(胸、颈部纤维)。若为脊髓内病变,则痛觉、温度觉障碍的顺序相反。 (4)皮质投射,呈倒投,定位关系明确。 (5)功能决定投影区面积的大小。 ; 躯干、四肢深、浅感觉传导路 在中枢各平面受损的特点 ; ; 3.特点 (1)由三级神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