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通论十三连词.ppt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4通论十三连词

;;;;;;4、表示因果关系 可以译为“因为”,如: 晋侯秦伯为郑,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楚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谭记》) 5、表示偏正关系 可以译为“地”,也可以不译。如: 怨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原毁》) 如何辨别“以”是介词还是连词: 1、如果“以”后的成分是名词性的,“以”一般是介词;如果“以”出现在谓词性 成分中间,一般是连词。 2、如果“以”直接出现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就要看“以”后能否根据上下文补出 宾语来,能补出的是介词,不能补出的是连词。;三、则 “则”字的基本功能是连接动词、动词性词组或分句,其具体用法有: 1、表示承接关系 可以译为“就”、“便”。如: 药稍溶,则以一平版按其面。(《梦溪笔谈》)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2、表示假设关系 可以译为“如果”、“假如”。如: 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战国策》) 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史记·项羽本纪》)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战国策·燕策》) 3、表示转折关系 可以译为“却”、“但是”。如: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韩愈《师说》)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论语·微子》)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公孙丑》);4、表示并列关系 用在并列复句的前后分句中,表示对比或列举,不译。如: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战国策·秦策》)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韩非子·五蠹》) 5、表示让步关系 可以译为“虽然”、“倒是”。如: 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庄子·天道》) 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国语·吴语》);四、与 “与”字一般连接名词或代词,表示并列关系,可以译为“和”,如: 蜩与学鸠笑之。(《庄子·北冥有鱼》) 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汉书·刑法志》) “与”字既可以作介词,又可以作连词,如何辨别? 方法如下: 1、位置交换法 把“与”字的前后项交换位置,意思不变的为连词,意思改变的为 介词。因为“与”字作为连词,它的前后项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因此位置交换 以后意思不变;介词前面的词是全句的主语,后面的词是引进的对象,二者关系不 平等,有主次之分,如果交换位置,意思就改变了。如: 来!予与尔言。(《论语·阳货》) 2、顿号代替法 用顿号代替“与”字,能够代替的为连词,不能代替的为介词。 3、能愿动词或副词添加法。把能愿动词或副词添加在“与”字前面,能添加的为介词, 不能添加的为连词。;;;;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